社会转型时期土族经济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祁正贤(1956-),男,土族,青海大通人,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校刊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 西宁 810001   赵德兴(1956-),男,青海平安人,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南京社会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

原文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当前社会转型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因素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革命性的变革带给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刻的。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发育相对迟缓的土族群体,这种冲击和影响则更大。社会变迁必然导致观念更新,促使社会群体价值评价体系发生一系列适应和调整性变化。本文主要对当前土族民众经济价值观的某些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A12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47(2006)01-0040-05

      土族是一个恪守传统的民族,其传统经济价值观体现为崇尚农牧、耻于商贾等一系列与传统自然经济模式相适应的观念体系。“囿于小农经济意识,生产方式简单,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匮乏,从不去做甚至想都不去想创造良好文化生活环境,常以持重稳健,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不好高骛远等思想去说教,安于清贫生活,缺乏开拓精神。①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土族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加快,土族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人口职业构成变得多元化,由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诸如市场观念、商品观念、金钱意识、竞争意识等等也逐步融入土族价值观念体系之中,这些原来所无法想象和无法接受的价值取向,已渐渐得到土族社会广泛的认同,成为他们思想中“常态化”的成分。为了全面了解社会转型时土族民众的经济价值观念的基本情况,笔者以问卷的形式在互助地区土族居民中进行了调查。

      一、抽样调查样本构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1份,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一)性别。在131名受访者中,男性88人,占67.18%;女性43人,占32.82%。性别构成男性占多数,比例结构似有些不尽合理之处,这除了与土族女性参与积极性不高有关之外,也与土族女性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而缺乏相应合适的调查对象有直接的关系。

      (二)年龄。24岁及以下受访者3人,占2.29%;25岁-34岁受访者50人,占38.17%;35岁—44岁受访者50人,占38.17%;45岁及以上受访者28人,占21.37%。

      (三)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人,占总数2.29%;中学文化程度28人,占21.37%;大专文化程度59人,占45.04%;本科以上文化程度41人,占31.3%。

      (四)婚姻状况。131名受访者中未婚者14人,占10.69%;已婚者117人,占89.31%。总体上是已婚者多于未婚者。

      (五)收入。根据对受访者上月收入的调查,300元以下者3人,占2.29%;301-600元之间者10人,占7.63%;601-900元之间者29人,占22.14%;901-1200元之间者57人,占43.51%;1201-1500元之间者7人,占5.34%;1501元及以上者25人,占19.08%。

      (六)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事业单位负责人或企业经理38人,占受访者总数的29.01%;专业技术人员52人,占39.69%;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或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等8人,占6.11%;农、林、牧、水利业的生产人员14人,占10.69%;办事员及有关人员19人,占14.5%。

      二、抽样调查问卷分析

      (一)金钱观。对于金钱的看法,能够透视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有关义利取舍的基本态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更趋务实,物质利益、生活享受成为人们最自然和最正常、最正当的追求。那么,对于具有浓郁传统文化影响、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的土族民众来说,这种逐利的社会环境对他们传统的“取义”性观念体系是否造成了冲击,产生了变化呢?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社会上一度流行的“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思潮表示“认同或比较认同”,赞同者占受访人数的82.3%,而表示“无所谓”与“不很认同或不认同”的仅占17.7%。说明土族民众对于金钱的态度较之传统观念已有了明显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价值取向上,他们“即承认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对人的重要性,也承认现实生活中,‘利’和‘义’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相互联的。”②在土族传统文化中,对伦理道德的关切压倒了对功利的需求,重义轻利或崇义轻利的思想一直占据主流。而现在,其功利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张扬。如果撇开功利膨胀对传统道德的负面意义,单就观念与时代的适应性而言,这种相对主义的金钱观对于土族价值观的进步无疑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从交叉分析来看,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

      1、不同的年龄段的认同度不一。24~35岁之间的受访者的认同度最高,赞同者达89.8%。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一是这部分群体的信息来源最广泛,思想最活跃,受教育程度最高,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也最强。二是这部分群体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最弱。三是他们的利益需求更现实,对经济价值的追求最迫切。

      2、不同行业间的认同度大体相当,除“农林牧水利业生产人员”之外,均达80%以上。“农林牧水利业生产人员”中赞同者的比例为71.43%,而不很认同或不认同者达28.57%。按理说,这类群体的收入相对较低,对金钱的追求应当是第一位的,但调查中却出现了这一戏剧性的结果。我们认为,相对于其它职业群体,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纯朴,传统观念的氛围较为浓厚,加之经济形式较为单一,因而一部分人对这种直接的功利观显得一时难以接受。

      (二)经济制度观。考察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看法,这是一项应时性的调查,主要考察受访者对经济体制环境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数据显示,选择“利大于弊”的占被访者的62.8%,而持中立态度的占19.4%,持否定态度的只有0.8%,说不清楚的占6.2%,持绝对肯定态度的占6.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