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亟需更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人杰,广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 广州 510405)

原文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基于“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之认识,并考虑到近年来中国大陆学界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确定的目标是就教师专业化提出目前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彰显“科学的发展是不断地始于问题和终于问题的过程”之命题。本文涉及的领域有三:对教师行业专业化程度的认定;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界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的辨析。在我们所熟悉的这三个领域中,本文力图把握国外研究的进展和国内研究的实况,并以此为依据,从而详略不一地列出需优先加以考虑的研究重点或难点,兼及有争论的议题,同时也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12 期

字号:

      一、对教师行业专业化程度的认定

      对于教师行业是否为一种专业,以及对教师是否为专业人员,一直是许多学者与社会大众讨论和争议的焦点。有以完全专业视之者,也有仅视之为半专业或准专业者,更有不认为其为专业者。[1] 事实上,他们主要都以已有的或自设的专业标准来评量教师行业专业化程度。在教师行业“现在被视为专业或强烈要求成为一个专业”[2] 的情境中,“绝大多数人仍认为目前教师至少是‘半专业’ (semi-profession),如果努力进行专业化,是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全专业’(full-profession)。”[3] 这也是此间学界中的一个主流观点。

      的确,关于教师的专业属性已有两项重要举措:其一是1955年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WCOTP)曾以“教师的专业地位”为大会主题,并且认为教师工作属于专业范畴;其二是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明示,“教师职业必须被视为专业”。这两项举措(特别是后者)常被那些视教师行业为专业的学者作为主要依据。然而,他们忽视了教师专业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努力目标,而并非是对教师实际工作情况与条件的描述。换言之,如果就“应然”的观点来看,教师应被视为专业人员;如果就“实然”的观点来看,教师现在只能被称为半专业人员。[4] 可见,教师工作应为专业,诚属确论,[5] 而“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6] 恐怕还称不上一个科学的命题。

      问题还在于教师工作为何应为专业?有论者称:“随着对人的认识,对儿童成长认识的逐渐深刻”,我们深深感到教师“应该是专业人员”。[7] 看来,这一说法有点笼统。已有的研究结果已显示,“赞成者大多持着教育事业对社会贡献之重要性、教师资历提升与教师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等观点”。[8] 在这些观点中,又以教师作用的重要性为先。那么,它是否已成为一个坚实可靠的依据呢?我们不妨藉由两个案例来看这个问题。

      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国外研究似乎表明,学生成绩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乃是非学校因素(比如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或家庭背景),而不是学校和教师的参与(详见科尔曼等人的报告, 1966年;詹克斯等人的报告,1972年)。然而,此后的研究(布罗菲等,1986年)却证明,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学生只有与他们共同工作,并通过他们进行工作,而不是试图绕过他们工作,才能够取得进步。因此,便开始形成一个重大的变革原则:“有效的学校学习需要良好的教学,良好的教学需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能作出决断的专业化人员”(波特等,1988年)。[9] 有意思的是,这一研究结果最近又因为哈努谢的研究报告而面临挑战。

      哈努谢从《科尔曼报告》(1966年)问世后30年间的有关研究中选出了最重要的90项,并针对其中377个“功能预测推估”进行后设(meta)检视,在1997年发表了题为《学校资源对学童学习成效影响力评估:最新资料补充》一文。在此文中,他指出:过去三十年间教学资源呈现稳定的增长,然而,学生的学习成效并未随之改善。具体地说,行政投入、设备、师生比、教师教育程度、教学经验、教师薪资和生均教育成本支出等项目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在统计上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准。[10] 学校/教师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的作用,于是又成为一个问题。

      在对影响学校教学成果的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后,王埃泰尔和瓦尔贝格(1993年)却别具一格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影响学习的28个变量按其作用之大小可分为三类:

      ·作用最大的变量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动力和行为;课堂管理、课堂环境和师生互动;家长在家中的鼓励与对学习的支持。

      ·影响相对来说要小一点的变量包括学校素质,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决策方式,社会影响,校外同龄群体。

      ·影响最小的变量包括不少决策者目前正不遗余力地进行的教育结构的调整。[11]

      主要由《科尔曼报告》引发的家庭与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孰大孰小的争论,在这一综合考察中,已变为学生、学校/教师和家长各自有哪些与学生学业成绩有关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最大、一般和最小。

      此外,与教师作用的重要性直接有关的,则是在国内外教育界都广泛存在的一个诉求即应“以学生为中心”。一段时间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甚至被视为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个新理念。但是《德洛尔报告》却阐明了“牢牢记住教师是学习的中心这一点是有多么重要”。[12] 我国有论者对“以学生为中心”已明确地提出了质疑:“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命题有忽视教师的作用之嫌。在他看来,“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景,教师的教学自主程度应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自主程度亦会有所变化”。[13] 对此我们已有较详细的阐释,[14] 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两个案例多少可以表明,作为教师行业应是专业的主要依据,教师作用的重要性尚需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进一步予以支持或修正。

      不言而喻,教师行业为何应为专业更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论证。教师工作领域复杂吗?其复杂性为教师所知吗?其复杂性为他人所知吗?这便是又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国外,研究人员发现,教师每小时作出与工作有关的重大决定为30个,师生互动每日达1,500次(在一个有20—40名学生的班级中)。根据这一事实,有学者得出如下结论:医生所遇到的可以与教师所遇到的复杂情况相比拟的只有一次,即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或之后的医院急诊室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