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

——从人的“图像”的转变看教育哲学的转型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志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容提要:

从探讨不同教育哲学中人的图像入手,揭示出不同教育哲学中人的不同图像,以及人的图像如何内在地影响着教育哲学,进而探讨当前社会转型期应该形成人的怎样的图像,以及教育哲学面临着怎样的转型。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人对自身的认识形成了人的图像,这一基本问题也构成了教育哲学的基础。人的问题的哲学变化与展开对于教育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一幅人的图像并不必然相应地形成一种教育哲学的图像,但教育哲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或几种人的图像。

      教育是一种与人打交道的事业,对人的理解也就构成了教育的基础。对人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关于人的不同图像,人的图像的转变也就内在地构成了教育哲学转型的依据。从西方哲学的发展来看,产生了几种不同的人的图像,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哲学。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转型以及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发展,对人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关于人的图像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转型期,旧有的关于人的图像不可避免地仍然对教育及教育哲学产生着影响,但这种人的图像必须也相应地发生转型。

      一、人的图像对教育及教育哲学的影响

      无论人们对教育怎样定义或者指出教育的定义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着问题,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1]这样一种以人为对象,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充盈而进行的活动,若没有对人的深刻理解,若没有形成一幅关于人的完整图像,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培养人的任务的。

      作为教育活动的理论指引以及为了更好地完成这种活动而对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提的教育哲学,若没有一种关于人的完整图像来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实际上,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任何一种教育哲学,都内在地包含着一种人的图像。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教育哲学中,这样的人的图像,有的表达得清楚些,有的表现得较为隐蔽;有的是以其他学科中的一种人的图像作为本学科的人的图像,有的则是综合了多种人的图像;有的是直接套用其他学科中的人的图像,来进行演绎;有的则是真正去形成教育学科中本身所固有的人的图像。为了使教育活动及教育理论研究本身更具有指向性,以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揭示出教育哲学中的人的图像是很有意义的。

      人的图像对教育以及教育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米夏埃尔·兰德曼在其《哲学人类学》一书中指出,人的自我解释对人的自我塑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存在与被认识的存在是根本无关的,人并且只有人是这一普遍规则中的例外。自然赋予人以最一般的结构、知觉和行动的特殊形式等,但这些固定的要素并非他所具有的一切,人之为人更主要在于他所具有的创造力。尽管人在其自我塑造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受动性,但无论从个体的人对其自身存在之把握所作出的决定,还是从人类对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制度而言,都需要人自身去完成这一创造,而更少受强制性规范的制约。人对他的存在本身的解释影响着自身的存在,“人对自己的解释并不与一个永远不变的现实相分离,而毋宁说,尽管他仅仅是想要解释,但这个解释却对那个现实具有一种构成性的影响。”[2](5~9)因此,人对自身所具有的图像内在地引领着我们在教育及教育哲学中人对自身的创造。

      在教育及教育哲学中,人的图像就构成了对人本身的理解及所要培养的人的一种期待,它不仅与人现有的状态相关,更指向人的未来状态;它既是教育及教育哲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教育所要培养的人自身的一种“构成”,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及教育哲学的理论旨归。人的图像构成了教育及教育哲学的基础,反过来,它也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以及教育哲学对理想的人的一种价值预设,因而也就影响着我们要塑造并最终塑造出什么样的人。

      人的图像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对象现有状态的认识及可能状态的期待。对教育对象现有状态的认识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基础,而对其可能状态的期待则影响着教育的目标。这种认识与期待也就影响着(2)教育过程,即通过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来实现对人的教育。从而最终影响着(3)形成一种教育文化,一种相应的人的形象是教育文化形成的基础,每一种教育文化也总是或隐或显地反映了一种人的图像。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确实受着人的图像的影响,只是我们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由此而形成的教育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日常的教育行为。揭示出我们日常教育行为中所内含着的人的图像,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对这样的人的图像进行反思和重新设计,从而指导教育的变革。

      从理论上来看,教育哲学中的人的图像受着哲学和其他学科中关于人的图像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他学科中的人的图像和人的假设,当作教育哲学人的假设和人的图像,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哲学并没有自己的人的图像。

      教育哲学中人的图像应该是时代的、历史的,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教育哲学应该有相应的人的图像。因此,对教育哲学中人的图像进行检讨,构建教育哲学自己的人的图像,对教育哲学的发展以及实现教育哲学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的图像的历史梳理

      不同哲学流派中都内在地包含着关于人的观点、理论和学说,这也就构成了该理论中的人的图像。而真正把对人的研究形成为一门学科、一个流派的,当属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他从哲学角度解释了从经验科学中所得到的关于人的知识,企图把经验科学对人的研究与形而上学对人的思考结合起来,建立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和描述人的完整形象。

      米夏埃尔·兰德曼通过追溯人类学思想的历史,考察了宗教人类学、理性人类学、生物人类学等关于人的图像,进而提出了他所推重的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构建了他的理想的人的图像。他揭示了人的结构的三个方面:非专门化、与动物不同的生长节律和向世界的开放。人的这三方面结构特点,使得他既是文化的产物,更是文化的创造者。人是未完成的动物,自然在完成他之前就已经让他上路了,他所要成为的样子,由他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自我决定、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而这种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离不开已有的社会历史、文化状况。因而,人是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同时也是传统的存在;人是未定型的、不确定的,个体希图成为怎样的一种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自主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