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时代农业生产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到1872年时农业就业人数高达1552万人,占就业者总数的72%(注:安藤良雄编:《近代日本经济史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版,第6页。)。明治政府为促进农业生产,主动移植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同时又关注日本本身以品种改良为中心的“老农技术”的推广和鼓励,使日本农业在1889—1920年间取得了1.4%~1.7%的较高增长率(注:南亮进:《日本的经济发展》,中译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第48页。)。农业就业人口也增至1910年时的1638万人,但伴随着近代产业工人人数的不断增加,其占就业者总数的比例却降至64.3%(注:安藤良雄编:《近代日本经济史要览》,第6页。)。日本农业经济增长在19世纪20年代大幅度下降,但就近代全期(1889年~1938年)而言,仍实现了1.34%的农业增长率(注:南亮进:《日本的经济发展》,中译本,第103页。)。同期农业就业人口亦从1920年开始不断下降,到了1940年时降至1419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44%(注:安藤良雄编:《近代日本经济史要览》,第6页。)。农家户数,由1906年的537.8万户增加到1944年时的553.6万人(注:国民生活研究所编:《国民生活统计年报》,至诚堂1966年版,第16页。),增加不足3%,可以说战前日本农户数量处于一种稳定状态。本文将实证地考察近代日本农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变动状况和差异,以冀全面展示近代日本农村各阶层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总特征。 表1中统计数据是战前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斋藤万吉对全国20个地区所进行的农家生计调查资料,它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了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20年代间日本农村各阶层的生活程度变动状况和差异特征。据表1数字可知,各阶层平均每家人口数,地主为8人,自耕农为7人,佃农为6人。各阶层平均每家年收入额均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动趋势,1890年~1920年的30年间,地主年收入额由1697日元增至5556.3日元,增加了2.3倍,年率4%,其间平均收入3750日元。同期自耕农年收入额由291日元增至1653.9日元,30年间增加了4.7倍,年率6%,高于地主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其间平均收入为800.9日元,与地主家庭收入相差近4倍。同期佃农年收入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由202日元增至1415.9日元,30年间增加了6倍,年率6.7%,高于地主和自耕农家庭收入的增长幅度,但其平均每家收入值却大大低于地主和自耕农,为568.4日元,与地主相差5.6倍,与自耕农相差40%。各阶层收入差距可见一斑。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的变动则决定消费水平的变动。其间虽然农村各阶层家庭消费支出亦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动态势,但各阶层的生活消费状况差距显著。据统计,地主家庭年消费支出额由1890年的741日元增至1920年的3279日元,30年间增加了3.4倍,年率5.1%,高于其收入的增长速度,其间平均年消费支出为1948.5日元。同期自耕农家庭年消费支出由196日元增至1226.7日元,30年间增加了5.3倍,年率6.3%,其消费支出增长幅度高于其收入增长幅度。其平均年消费支出为553.95日元,与地主家庭消费支出相差2.5倍。同期佃农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亦表现出不断上涨态势,由107日元增至645.38日元,30年间增加了5倍,年率6.2%。低于自耕农家庭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但高于地主家庭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其间平均每家年消费支出为308.9日元,与地主相差5.3倍,与自耕农相差近80%。 表1 1890年~1920年间日本农村家庭生活状况的推移 单位:日元 平均每家人数收入消费支出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 1890 81697 741 0.436636.2 1900 82535 1174 0.436134.9 地主 1908 83631 1767 0.486632.1 1911 84097 2354 0.574630.9 1912 84981 2376 0.477034.0 1920 7 5556.23 3279 0.590131.9 1890 6 291 196 0.673561.0 1900 7 457 306 0.669559.5 自耕农 1908 7 662 406 0.613361.9 1911 7 804 555 0.690361.5 1912 7 938 634 0.675962.9 1920 6.11653.91226.7 0.741755.9 1890 5 202 107 0.529771.7 1900 6 303 180 0.594070.5 佃农 1908 6 471 253 0.537271.8 1911 6 613 311 0.507371.5 1912 6 705 357 0.506473.1 1920 6 1415.9645.38 0.455867.4 资料来源:据农商务省农务局编:《农家经济调查》,1924年版,第29—41页中数字计算。 从消费倾向的变动来看,地主家庭介于0.4366~0.5901之间波动,平均为0.5047,即收入50.5%用于消费。自耕农家庭介于0.6133~0.7417之间波动,平均为0.6774,即收入67.7%用于消费,佃农家庭介于0.4558~0.5940之间波动,平均为0.5217,即收入52.2%用于消费。从各阶层消费倾向值看似佃农生活质量优于地主和自耕农家庭,实则不然。农家作为消费和生产双重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要处理收入、消费、生产和储蓄之间比例关系,为维持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支出以及沉重的租税压力,农家不得不压缩消费支出。而佃农受家庭收入水平和生产能力的制约,更是压缩其消费支出。从恩格尔系数变动来看,各阶层生活质量的差距更显而易见。地主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大体在33.3%,这说明其食品支出只占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用三分之二的比例于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以满足其生活质量的提高。自耕农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大体占60.5%,这说明其消费总额的五分之三用于食品支出。佃农家庭恩格尔系数则大大高于地主和自耕农,大约占到71%,这说明其消费总支出的五分之四用于食品支出。虽然各阶层生活质量存在差距,但从动态角度分析,各阶层家庭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间各阶层恩格尔系数都处于不断下降走势即为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