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与耽溺

——现代性阅读时间悖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尤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710062

原文出处:
文艺研究

内容提要:

匆忙快速浏览与耽溺痴迷于这种浏览,是现代阅读时间悖论性结构,也是现代文化时尚化、肤浅化、快餐化、图像化的深层结构。这一结构植根于进步主义的现代性历史观与竞争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代性分裂为对立而互补的工作心态与娱乐心态,与之对应的现代性阅读时间悖论代表着现代文化在厌倦与骛奇之间的恶性循环,并成为现代意义危机的症候。网络漫游瘁死悲剧的警示是:现代阅读时间应内化为展示文本深度的历程,它同时意味着人对待事物的新型伦理态度。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4 年 12 期

字号:

      现代文学—文化阅读呈现为相反的两极心态:匆忙掠过每一单元文本的急切结束阅读的心态,同时又无休止地耽溺于这种匆忙心态中。这两种阅读心态集中体现为两种对立的阅读时间:前者趋向于最快最短的瞬间,后者则延伸为漫长无际的巨量时间。

      本文将从作为现代性核心的时间观角度,描述与分析两种阅读时间的起源背景,并揭示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同时考察现代性阅读时间与现代文本双向制约生成的关系;最后将以传统阅读与现象学背景下的绘画为例,探索一种新的阅读时间的可能性。由于现代性时间观是现代人行动意向深层结构,同时,艺术文本不仅是文化文本的集中代表,而且是教化培育现代人感知方式的示范文本,因此,对于艺术文本现代性症候的揭示与新型阅读时间的建设性探索,都势必指向更为普遍的“人生文本”:“阅读”成为建构人与世界关系的行为。在此建构中,阅读时间并非阅读行为的外在流程标记,而不仅是主体性感知对象的基础条件,并且是攸关人与对象(文本)在何种质量水平上显现一生存。

      1

      现代人日益依赖电脑阅读。电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不断以惊人的数字更新加快,代表电脑、通讯业首要标志的“超高速发展”(hyperprogress)同时成为一个象征:现代人不仅在数量上空前扩大着阅读的对象与范围,而且相应地阅读每一单元文本的时间也空前缩短。

      个体阅读在使用电脑检索文献时只体会到快捷与效率,电脑阅读超出于个体直观体验之外。但对检索结果的进一步快速浏览选择却是人的行为,它正显示了现代性阅读主体凌驾于电脑之上追求高速的意志。

      栏目分类、关键词与提要在现代文献阅读中的首要位置表明,现代阅读已没有耐性与时间详细阅读。现代阅读把文本简约化了。它体现为个体阅读者浏览化的阅读倾向。“浏览”凭借扫描关键词把握文本。提要及关键词群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几乎类似于方便消费者选择的导购指南,因而浏览化阅读强化了阅读固有的同化文本的倾向。这意味着现代阅读主体自我中心化的立场:只在文本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余皆不感兴趣。

      上述阅读心态印证着现代性心态的两个习惯:

      1.平面化。即以目的性需要与理性化规律构成平面思维框架。事物在特定角度的平面思维框架中定位,原本多方面的涵义及意义被限定而获得界定。动态的深层思维则成为反常态(注:参见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44-145页。)。

      2.约简化。以上述平面思维框架剪裁事物对象的丰富现象,把任何新的感知内容习惯地纳入自己熟悉的旧平面思维框架(“这不过是……罢了”)理解。

      平面化、约简化的现代性阅读压抑并排斥两种阅读心态:沉思与凝视。沉思打破平面思维而趋向无功利目标的深层究极,凝视伫望习惯性视野边缘呈现出的新现象。沉思纵深究极,凝视原地不动:它们都忘记了时间。

      排斥沉思的极端是消解思维。思维所依托的语言文字及其艺术形态的文学因而处于被消解位置:从流行视听文化到漫画的现代崛起,从图解哲学到文学经典影视改编热,直观性的视听形象取代想象性思维性的文学已是显性大势。这一被概括为“图像化时代”的趋势,其深层动力机制正是现代性阅读时间的快速化要求:直观反应的形象感知在接受时间上快于语言文字的思维—想象。

      市场化机制下的出版格局,使“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快速阅读要求塑造了现代文本。现代阅读已不堪卒读巴尔扎克笔下伏盖太太公寓那长镜头式的环境描述。“冗长”、“沉闷”、“晦涩”成为现代批评严重的指责用语。相反地,“明快”、“简捷”则是现代文本通行的赞词。当代中国“第一刊”《故事会》发行量高达400万册,短小的“三分钟故事”正是其品牌栏目。在这种快速阅读的需求下,名著缩写、文摘遂成潮流。电视制作的一个人门式告诫,即是“必须在一分钟内抓住观众”。实际上,观众摁遥控板转换频道的间隔时间一般仅十几秒。快速阅读的现代读者(观众)“已经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一件不能迅速提供满足感的事物上面”(注:戴尔:《阅读习惯研究》,http://www.bookoo.com,2000-09-07。)。这种阅读心态或者将“文本”约简为“信息”,“阅读”成为认知类“扫描”;或者将文本作为新鲜刺激物,为避免刺激强度因重复而递减,阅读趋向求新。因而快速阅读已排除了回味吟咏的欣赏。严格讲,这种毁弃欣赏心态的“阅读”已不能称为阅读。

      现代阅读的快速性往往被解释为现代人工作忙、“没有时间”。诸多社会学调查统计显示,“没有时间”是现代人“读书少”的首要原因。然而,事实上现代人凭藉高速发展的生产力已拥有比古代人更多的自由时间。更为深刻的一个矛盾现象是,“没有功夫看闲书”的现代人却毫不顾惜地将时光整夜消磨于电视、“泡吧”与网络。

      因而,与其说现代人“没有时间”阅读,毋宁说是“没有心情”阅读。外在的客观时间度量在此转换为主体的心性探究,阅读社会学须回溯现代性论域。而揭示现代性阅读结构的重要契机,则是关注并描述现代性阅读矛盾的另一构成方面:耽溺。

      2

      现代阅读的耽溺特性比匆忙的快速特性处于现代性更深层面。由于耽溺越出了单元文本的阅读经验——它不是如匆忙的快速阅读那样当下即可觉察,而是作为总体特性在一页页单元文本阅读所积累的长时段过程中才呈现出来,因而它要求更进一步的反思眼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