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04)02-0119-05 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著作《共产党宣言》已经发表150多年了。这部伟大的纲领性文献不仅科学全面地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而且深刻地论述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文艺思想。《共产党宣言》中的文艺思想对于鉴别各式各样的文艺思潮和建构当代形态的文艺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艺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历史的发展不是随意的,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新社会生长的因素是从旧社会的母胎中逐渐形成的,经过一个相当长期的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以至作为旧社会的反叛和颠覆的力量,最终走上历史舞台,占据统治地位,从而取代旧社会,实现历史的新变革。可见,“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真理”。《共产党宣言》中的这个思想,马克思在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行了经典性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的生活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1](PP32-33)恩格斯在1883年所做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共产党宣言》的这个核心思想进行了更加清晰地表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2](P776)后来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的序言中明确指出:这个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每一个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一定社会的思想结构和意识形态都是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结构的产物。这些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式,乃至所隶属的一切思想、观念和思潮,都是从它们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历史条件中产生出来的,并逐渐成长为社会文化的主潮。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和观念,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的自由、教育和法的观念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他们对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说:“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是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你们的利己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事实上,不存在永恒的真理。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在某些具有普同性的共同形式中运动着,然而从形式到内容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矛盾和冲突,往往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历史的变革而更新。 马克思、恩格斯以宗教和宗教文化的演变为例,阐明了社会意识形式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规律。古代社会的终结,使基督教取代了古代宗教而占据信仰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当资本主义社会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18世纪的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击败了传统的基督教的思想和文化,为确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学艺术的嬗变也是如此。与社会和社会的政治、哲学、道德、法和宗教这些意识形式紧密相连的文学艺术,大体上也要遵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尽管多少会受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影响,但总的来说,仍然伴随着历史的变革而变革。如基督教文化取代古代文化,具有启蒙主义思想的文化使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文化失去主导作用,都是时代变迁和历史转型所使然。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扫除和涤荡宗法制封建主义残余的深刻的历史过程,古典主义文学艺术不再成为主流,而逐步让位于积极的或消极的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革命的或批判的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相继催发了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萌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发展的基本原理的论述,对理解和阐释文学艺术的存在规律和发展规律,具有深刻的思想启示。 二、文艺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两面性 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作用带有明显的两面性或双重性。从正面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结束了漫长黑夜般的中世纪历史,取代了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所有制关系,破除了以农业小生产为主导的宗法制的生产方式,冒犯、亵渎、扫荡了君权和神权的威严。“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封建羁绊。”由于“生产的不断变革”,使“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