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动区”计划

——英国改造薄弱学校的有效尝试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艳玲 浙江大学教育系硕士生。(浙江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内容提要:

本文在对英国“教育行动区”计划的背景、特点、具体的措施和成绩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教育行动区”计划对改造薄弱学校的启示。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12 期

字号:

      “教育行动区”计划是英国政府为提高教育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即将这些地区一群学校的管理权向社会公开招标,由工商企业、学校、家长、地方教育当局和当地其它机构、部门组成一个联合体,向中央教育主管大臣(教育与技能部部长)提出申请,接管学生学业表现不良的这群学校。“教育行动区”计划的目的是通过管理权的转移,吸引教育以外的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的管理和运作,从而为薄弱学校带来新的管理思路、经验和资金,迅速扭转这些学校的办学质量。1998年秋,英国政府批准成立第一批“教育行动区”。至今,“教育行动区”计划已运行了5年,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高管理效率、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将对该计划作一些具体的剖析,以期对加强我国的薄弱学校建设有所裨益。

      一、背景分析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市场理论”开始在英国教育界盛行,《1988年教育法》便是英国政府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自此,“国家统一考试”、“学校排行榜”等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词,政府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区分,将结果公之于众,通过扩大家长的知情权、选择权促进学校的优胜劣汰。“标准”、“等级”主导着各类学校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好的学校人满为患,差的学校门庭冷落,甚至不得不关闭。1997年,新一届工党上台后,针对英国学校存在的较突出的两极分化问题,发表了名为《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Excellence in Schools)的教育白皮书,宣布今后的教育改革将着眼于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并将学生学业表现不良的教育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作为改革的突破口。[1]在具体的措施上,新工党政府试图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点,努力吸纳各种有利于教育的因素及力量参与教育事业,以此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教育行动区”计划正是工党政府积极引进校外力量,以公立私营、学校与社区共建等方式改造薄弱学校的有效尝试。

      二、“教育行动区”计划的特点

      教育行动区一般设在学生学业成绩低下,因而需要特别支持的城镇和乡村地区。每个教育行动区由15-25所学校组成,包括2-3所中学和附近的小学、特殊学校。[2]英国政府于1998年秋和1999年春分两批共批准了73个教育行动区,范围遍布英格兰全境,囊括了1000多所学校。[3]“教育行动区”计划的法定运行期限为3-5年。第一批教育行动区的法定期限已于2003年8月30日终结。回顾“教育行动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程序规范

      教育行动区从申请成立、运行到最后的转制都是在英国政府专门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指导下进行的。以行动区的成立程序为例,首先,政府根据以下几方面确定学校是否为薄弱学校:1.考试成绩;2.辍学率;3.义务教育结束时的升学率;4.符合申请学校免费餐点(为低收入家庭孩子提供)的学生比例;5.犯罪率;6.吸毒学生比例;7.学校设备;8.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比例。在这八个方面的评估结果落后于全国平均标准的,即为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相对集中的地区划为教育薄弱地区。接着,政府将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的管理权向社会招标,一般由一群学校与公立、私立部门、团体、个人、志愿者组织结成伙伴关系共同申请,申请的同时需要提交一份为期3到5年的行动计划,具体阐述他们在改进加盟学校教育质量方面采取的革新措施和策略。申请要得以通过,必须满足多个方面的条件,并由中央政府直接审查以决定是否批准。在处理与加盟学校的关系方面,2002年教育法也作了详细的规定。[4]

      (二)管理高效

      各教育行动区由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团体——行动论坛领导,行动论坛直接对教育与技能部部长负责,每年定期提交年度计划和报告,并向国家审计局上交年度开支表。行动论坛的成员主要由该行动区的合伙人聘请或选举产生,一般而言,行动区的每一所加盟学校可以自愿选派一名代表,此外,论坛成员还包括地方教育当局代表以及教育与技能部部长的1-2名代表,后者负责监督计划的实施,并为行动区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5]教育行动区的日常管理则由一名项目主任负责,项目主任由行动论坛直接聘请,也可以由地方教育当局的人士担任或从某一学校抽调,甚至由工商界的资深人士担任。[6]这种简洁的管理结构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其高度明确的权责划分保证了管理的有效性。

      (三)社区共建

      “教育行动区”计划由学校和当地合伙人制定和执行,并将满足本地区需要作为首要条件,一方面使学校各项措施都能结合当地实际,在提高自身质量的同时更好的为社区服务,并对所服务社区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时作出反应;更为重要的是,行动区广泛吸纳社区内一切有利于教育的因素,如家长、工商企业管理经验、资金等,参与提高学校质量。以工商企业的参与为例,根据规定,它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直接参与,也可以提供管理专家、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或提供某个专门领域(如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持,甚至接手行动计划中的特殊项目,参与行动区的运作。社会各界对教育行动区的所有资助(包括人力、时间、实物)都可以折算为成本,从政府那里获得配套资金。这种社区共建的方式还使地域上相对集中的薄弱学校之间能够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并为好的措施在社区内的试验和推广提供了便利,实现加盟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