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中的校长职业与职业校长

作 者:
周游 

作者简介:
周游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制度变迁所引起的职业转变一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作为岗位职务的校长职业向作为职业能力的职业校长过渡,是实现由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换。职业校长存在的规定性必将通过教育理念的升华、运行机理的形成而成为教育制度创新中的优质人力资源并推动我国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04)01-0175-04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观念上的进步还是制度体制结构实质上的飞跃,都会带来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深刻革命,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目前的网络高速公路,使我们生活中的社会变化万千、日新月异,同时给我们的职业生涯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定位新的视角下重新诠释学校教育中的校长职业与职业校长是非常必要的。

      一、校长职业与职业校长的规定性

      经济体制的转轨、制度的变迁必然引发教育体制的变革,校长职能的规定性也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教育垄断实现对公共教育的长期管制,不仅在教育政策法规上体现出绝对权威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校长的控制以及由此形成的校长职业的认同一直影响着中国教育的生存发展,校长在中国学校教育舞台上所担当的历史使命举足轻重。校长是政府任命的一种行政职务,他一直是作为政府的委派官员,是一种职业(职务)的存在形式,其运行方式往往通过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任命,在被任命为校长以前他可以是政府的任何一级或者任何职业的“官员”,校长通过政府发放的工资获得收入报酬,通过管理完成政府指令中的计划任务,其风险机制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承担,所以,人们印象中的校长职业是作为一种职业岗位、职务需求而存在,长期以来是实施政府管理的象征,他充当着学校管理者的角色,这种按政府指令以行政手段管理学校,拥有学校职务权力能力,称为“校长职业”。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教育的产业属性得到进一步的认可与加强,教育市场化进程速度也不断加快,迫切要求对教育实行市场行为的管理,特别是学校作为提供教育产品、教育服务、实现消费者的教育消费满足的实体,更加需要有新的突破,校长功能的规定性必将有所扩大并赋予全新的阐释。职业校长是新型的实施学校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他作为一种技术技能或者一种资格——我们统称为职业能力——进入学校的决策层管理层,其形态(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如同现在其他领域的律师、医师、会计师等,在进入本行业前必须拥有这个方面的资格或者资格证书,他才能上岗,才能把自己的管理技术经营能力转变为“资本”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学校拥有“校长职业”这一岗位职务却不一定生产或者存储有“职业校长”,学校必须对全社会开放选择“职业校长”,在“校长职业”岗位上去完成学校的经营管理,其运作方式往往通过公开招聘从职业校长队伍中甄别选拔,所以,职业校长是一种受聘于市场的职业,按聘约规定的职岗要求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职业能力履行管理、经营学校的责任,拥有职业能力。这种理念的提出,其实就是要求校长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实现职业技术能力与职务权力能力的合理嫁接,通过体制过渡,逐步转向校长职业化的新的教育管理体制。因此,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引入“职业校长”的概念,是对传统的“校长职业”认识的升华,必将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竞争力。

      二、职业校长存在的必然性及其现实意义

      既然我们确定校长职业是一个职业岗位职务,职业校长是一种职业能力,那么职业校长就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也有他发展的内在轨迹,应该说它是社会转型、制度变迁过程中学校教育理性选择的产物。

      (一)制度变革激活新的理念形成。我国改革开放,对传统旧观念旧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形成了全新的理念。作为学术组织者、管理者、经营者一身的学校校长,也必须改变重管理、轻经营,重权力、轻能力,重传统、轻创新的思维定势,从传统办学观念中解放出来,增强创新意识和经营意识,努力提高自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科研能力。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校长群体,无论在任用体制上、管理思想上,还是职业能力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尤其欠缺运营教育资源的能力,这是职务校长的通病。知识经济、教育全球化趋势催生“校长职业”向“职业校长”的有效转换,这种转换的现实性和迫切性是制度变迁、体制结构变化的必然。随着我国教育创新尤其是教育制度创新的推动,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必将产生新一轮变革冲击,无论是对教育的公益性还是产业性、教育产品的公共性质准公共性质、教育服务、教育贸易、教育消费、教育经营等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并不断修改我们的游戏规则,重新定义我们的职业需求、创业冲动。构建学校经营的理念,推动校长职业的专门化、职业化,引入职业校长的概念,不仅是学校制度变迁的要求,也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制度安排的必然选择。

      (二)市场经济实现校长职业的功能转换。学校在市场化进程中,绝对不能排除教育自身的规律性,但也不能忽视市场规律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之间在教育领域相互博弈的结果必定会打破由于政府垄断所产生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格局,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要参照市场规律资源配置的效率因素进行重新定位。过去我国的校长们在校长职业岗位上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维持着学校的运转,每年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不能不说他们不努力不思进取,但是由于权力、责任、利益主体不明确,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或者施展了才能也不能产生实际效果(无论对学校还是自己),这不仅会使校长们产生懒惰行为也会产生腐败。我们对教育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耳熟能详却没有真正领会教育的经济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与积累丰富的人力资本投入经济市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教育为经济服务,在实践上就是要用经济的观点审视教育问题,用经济分析的方法解释教育问题,把经济经营理念引入教育,将经济智慧与教育智慧、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有机地加以整合。教育作为一种特殊产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育第三产业性质融入经济,这就决定了教育也存在产业特性,存在学校经营问题,学校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教育服务,需要职业校长来进行有效的经营。[1]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校长职业摆在劳动力要素市场,由市场的供求状况去选择或淘汰,能够实现学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种校长职业的功能转换是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客观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