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03)02-0033-05 一、20世纪美国德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如果从较为宏观的、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角度看,从20世纪初期以来美国现代德育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古典品德教育阶段;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阶段;复兴的品德教育阶段。 20世纪上半叶是古典品德教育也就是旧式或传统意义上的品德教育阶段。旧式品德教育曾经与宗教教育联系密切,到了19世纪才逐渐与宗教分离开来。20世纪初期,美国的道德教育仍然延续着旧式、传统的品德教育。这一品德教育的特征是强调正面、直接的道德教育,强调纪律和良好行为的养成,强调直接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校环境的间接作用,等等。 这一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在20~30年代即开始受到了两个方面的巨大的挑战。一个是品德心理学家哈桑(Hugh Hartshorne)和梅(Mark May)关于品德和品德教育的调查(1928~1930);一个是杜威(John Dewey)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哈桑和梅通过实证调查证明:第一,所谓的品德往往是一种特定性的表现,在一种条件下产生的品德行为未必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必然稳定地表现出来;第二,直接的道德灌输未必有显著的效果,道德教育应当更多地通过间接的方式去实现。[1]尽管哈桑和梅的调查主要局限在有限的品德范畴,尽管实际上对当时的德育也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影响(相反,德育团体“宗教教育协会”积极支持哈桑和梅的调查本身反而证明当时社会对于德育效果的关心和追求)[2],但是他们的德育理论和实践的长远影响却无疑是巨大的。杜威的思想对于20世纪的美国教育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在德育方面也是一样。杜威强调,道德只不过是人们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社会反应,因此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经验中学习道德远远重要于直接的教导。表面上看,杜威只不过是在强调间接德育的重要,但是杜威的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一个是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另外一个是教育上的过程主义。这两大思想刚好适合美国社会对于个人与民主价值的强调,因而对美国的教育和美国社会都产生了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旧式的品德教育从30年代开始衰落,但是在实践上却延续了10~20年。到了50年代,由于上述思潮的影响,直接的道德教育基本上从美国的校园消失。而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兴起的价值澄清理论(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和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则延续了哈桑和梅的研究以及杜威教育思想中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的德育理念,真正掀起了美国德育的第二次浪潮。 价值澄清理论肇始于1966年拉思斯、哈明和西蒙(Louis E.Raths,Merrill Harmin,and Sidney Simon)合著的《价值与教学》(Values and Teaching:Workingwithe Values in the Classroom)的出版。价值澄清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因而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内容转移到澄清个人已有价值的过程上去。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在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非将教师认可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这一流派曾经在60~70年代对美国的德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个具体体现是当时一本介绍价值澄清教学策略的手册竟然卖出了600000本之多。[3]有专家评论说道:“这是(美国)关于教育方法方面著作从未有过的发行数目。”[4]于70年代兴起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尔伯格(Lawrence Kolhberg)。作为一个品德心理学家,他的巨大贡献首先在于具体解释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在教育上,他的主张则是强调道德认知尤其是道德判断的重要性。由于他的影响,许多美国的学校将道德教育的努力转移到用两难故事的讨论等方法来提高儿童道德判断水平的努力上来。尽管连科尔伯格本人都承认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转换需要许多别的条件,并且他也明确地反对道德上的相对主义,但是这一理论仍然是强调德育过程远大于德育内容。 实际上60~80年代产生的德育模式很多。美国教育学家哈什等人(Richard H.Hersh et al)1980年就在《道德德育模式:一种评价》(Models of Moral Education:an Appraisal)一书中总结和介绍过这一时期的六大德育模式。但是这一时期大多数流派,尤其是价值澄清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都具有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的倾向。因此,第二阶段可以大体上界定为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阶段。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给美国本来就有的极端个人主义火上浇油。于是,80年代有评论认为“现在的状况也许已经超过了美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贪婪和欺诈被大家认为是极其平常的事情”。[5]文化上回归传统伦理的“保守主义”势力日益强大,大量出现的青少年问题也使得美国教育界开始重新反思并回归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6]因此,从80年代开始不断有专家批评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的德育取向,呼吁加强“品德教育”。到了90年代,品德教育明显复兴,并逐步成为今日美国德育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