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

作 者:

作者简介:
邵敏灵(1962-),女,河南开封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副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原文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屯垦戍边,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开发边疆、巩固国防的一项重要国策。西域的屯垦 戍边可追溯到2000年以前的汉代。两汉统一西域的过程,是在西域发展屯垦的过程,而屯垦 又反过来促进了两汉统一西域大业的完成。屯垦不仅促进和巩固了祖国统一,而且在实边戍 边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几千年的西部开发史:“屯田兴,边境宁,屯田废,边境乱 。”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8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1)09-0047-03

      一

      屯垦戍边,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开发边疆、巩固国防的一项重要国策。最早的屯垦是 一时、一地、一事的需要(或因边防、或因战争、或因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后来发展成为 亦兵亦农的军事制度和解决军需国用出发的屯垦。

      西域的屯垦戍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的汉代。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创 立汉朝,史称西汉。由于楚汉战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国力衰弱,西汉王朝西临着巩固中 央政权、发展生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边防上受到匈奴的严重威胁,临近匈奴的郡县、 人口和财物,成了匈奴掠夺的对象。西汉必须进行正义的抵抗,否则国家民族的命运,经济 文化的发展将不堪设想。但由于国力不足,汉政府只得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匈奴反而认 为软弱可欺,仍在西汉边郡大肆掠夺。针对这种形势,汉武帝提出:不派兵反击匈奴,“天 下不安”(《资治通鉴》卷22),同时积极联合受匈奴政权压迫的民族和地区,共同对付匈奴 。这便有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长达十余年,行程数万里,不仅 为汉朝抗匈奴战争立下功劳,更重要的是张骞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开辟了“丝绸之 路”,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新疆的序幕。西汉王 朝统一新疆前后(公元前60年前后)为了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屯垦戍边。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是汉代经营西域的一项基本 政策。西域屯田是随着西域形势的变化,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屯田的管理系统也是逐 步完善的。在西域都护府成立前,多是由汉廷临时指派,且都是武官,说明屯田与军事的关 系异常密切。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后,管理系统逐渐完善。汉在西域屯田是和军事一体 化进行的,屯田长官既是屯田的组织者,又是军事指挥员。“田卒”既是屯田的劳动者,又 是汉驻西域持刀戍边的士兵,平是种田,战时冲锋陷阵。在西域地区由于路途遥远,民族不 同,且常处于战争状态,所以主要实行军屯,但在北方及河西地区屯田,主要是移民屯田。 两汉的屯田点大多选择在战略要地。

      两汉屯田保证了对匈奴战争的粮食供应,使汉军在西域立足。自给自足,不加赋予西域人 民,与匈奴形成鲜明对比,因而赢得民心,获得支持,并最终取得胜利。两汉统一西域的过 程,是在西域发展屯垦的过程,而屯垦又反过来促进了两汉统一西域的大业得以完成。

      屯垦不仅促进和巩固了祖国统一,而且在实边戍边上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边为开 发边疆,保卫边疆,防止匈奴侵扰及外来侵略。屯垦使西域安定,丝路畅通;而废屯垦,边 疆往往陷于混乱,丝路断绝。

      驻扎军队,修建国防及交通设施。两汉在西域的屯田,除军事作战的职能外,还有保护“ 丝绸之路”南北道的任务。为了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政府在西域 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的烽隧亭障,并部署军队戍守,兼管西域的交通。

      两汉在西域屯垦,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带到了西域,例如:铁器和冶铁技术的传 入。据《史记·河渠书》等史籍记载,我们可以得知今天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就是汉 代关中“井渠道”的发展。这些技术的传入促进了西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西域社会经济 的发展,为国家统一和巩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两汉在西域的屯垦,使中西交通畅通无阻,使者、商贾络绎载道,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发展 ,西域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缫丝技术、瓷器、漆器、茶叶等传入西域,西域 名马、毛织品、音乐、舞蹈、绘画等也传入中原。这对我国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影响。

      两汉在西域的屯垦是开创性的,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历代王朝开发边疆,统一祖国开辟了一条宽广大道。

      二

      唐代借鉴汉代的经验,开发经营西部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唐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域及丝 绸之路的直接管辖。把西域划分成三个军政管理系统:一是伊、西、庭三州(即今天的哈密 地区、吐鲁番地区、吉木萨尔县一带)与河西、陇右,均归陇右道管辖;二是天山以南到中 亚,归设于龟兹(今库车一带)的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三是天山以北及伊犁河流域归设于庭州 的北庭大都护府管辖。唐在西域广大地区设立完整的军政机构,在丝路沿途设驿站,为管理 西域和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屯田与戍边紧密结合。以往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南疆(天山以南),而唐朝开拓西域是由东向 西,先南后北地发展,屯田基地建设也是依着这个规律进行的。例如:唐在西域的屯田按时 间顺序伊州屯田(哈密地区)、西州屯田(吐鲁番地区)、焉耆屯田、龟兹屯田(库车一带)、疏 勒屯田(喀什东北28公里的汗诺依古城遗址)、庭州屯田(吉木萨尔县一带)、清河屯田(石河 子以西一带)、碎叶屯田(原苏联中亚托克马克一带)。唐在西域共建11个屯垦区,几乎遍布 今天新疆的各个地区,其中7个是西域的战略要地。唐在西域共屯田56屯,种地28万余亩。[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