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教学现代化的理论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金玉梅(1976- ),女,辽宁锦县人,西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西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李森(1964- ),男,四川达县人,西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博士。 西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原文出处: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人们在研究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即教学现代化的研究。应澄清对教学现代化诸多问题的误解,明确教学现代化的内涵、核心及其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并从教育思想、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26(2001)03-0062-05

      一、对教学现代化的认识

      1.教学现代化的涵义和内容

      关于什么是教学现代化,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歧义较多的问题。可以认为,教学现代化就是指传统教学为适应社会现代化(包括政治、经济、价值观念等领域)的要求而向现代教学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变,将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总的来说,教学现代化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1)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即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先进程度;(2)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即教学制度、教学管理的先进程度;(3)价值层面的现代化,即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的先进程度。从教学现代化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的是对整个教学的“重建”或“建构”,而不是对教学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局部改变,“修补”式的变革对实现教学现代化的意义不大。

      2.教学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社会活动等途径进行教育,因此,教育现代化应包含教学现代化。但是,研究教育现代化不能代替研究教学现代化。这是因为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人们往往是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需要,把教育放在宏观的大教育体系内进行研究。如在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上,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终身化、多样化、非制度化等,而教学相对于教育而言,是一个较为微观的领域,它所涉及的诸多要素,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是比较具体的,并与教学第一线的校长、教师以及学生的关系更为紧密。在当前的理论研究中,研究教育现代化与研究教学现代化的比例过于悬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用研究教育现代化代替了研究教学现代化,这对于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是很不利的。

      3.教学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社会,要求人具有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如具有开放性、创造性、进取心和开拓精神等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的功能和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需要以人的现代化为前提,同时,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和现代行为方式的人。研究表明,人的现代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的程度。美国学者英格尔斯等人通过研究得出,在受教育程度很低的人中,具有现代化品质的人平均比例是13%;而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中,具有现代化品质的人平均比例却达到49%。可见,教育对人的现代化品质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教学现代化也需要教师、学生具有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现代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现代化的核心也就是人的现代化。

      4.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合理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

      现代化社会指的是本国社会与国外社会的互动,固然本国社会避免不了受到国外社会发展的影响,然而,在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完全照搬国外现代化教学的理论、模式,也是不可取的。这种忽视本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忽视本国文化传统来进行的现代化教学改革,也注定是要失败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外国的一切教学思想、教学理论都要予以排斥。我国虽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具有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已经面临着同发展中国家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发展问题和教育教学问题。所以,我国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并合理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使其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服务。近20年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已经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学说,这也为我国教学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实现教学现代化的基本理论构想

      教学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实现必然会涉及到教学这一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由传统教学向现代化教学转变的一些基本理论构想:

      1.转变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的人才观

      实现教学现代化,首先要着力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教学活动。现代人才观念是教学观念现代化中最重要的观念,是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开拓型、通才型、创造型的人才,要求人们具有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全面素质,即(1)具有迎接科技和经济发展挑战的选择、获取、吸收、运用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2)具有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改革要求的现代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应变能力;(3)具有自觉参与社会活动和进行国际交往、人际交往的能力;(4)具有基本的文明修养、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和发展个性的能力;(5)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学校教育应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人才。现代的人才观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如果按照他们早期表现出来的天赋,施以适应其特点的教育,人人都可能成才。而我国传统教学从来都是按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成绩好的学生被视为“人才”,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则往往会受到厌弃,遭到批评或指责。在这种人才观的引导下,学生被塑造成为统一规格的“产品”、“物件”,学生的个性完全被抹杀掉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这种人才观指导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时至今日,这种以分数作为评判人才唯一标准的人才观,却仍在不少教师的意识里根深蒂固。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就曾指出,我国的教育工作面临着两个重要的转变,其中一个就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要改变唯升学是人才、唯升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行行出状元、个个能成才的人才观。由此可见,树立“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应是贯穿于现代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