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企业与市场的互动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学檬,1937年9月出生,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中国经济史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 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清前期官、民企业与市场联系史实的分析,说明市场是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商人、牙行是其媒介,起着润滑剂作用;市场发育过程中,随着其功能作用日益明显,其对企业生产的导向作用也随之发挥得淋漓尽至,极富戏剧性,从而呈现出企业生产与市场的互动状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59(2001)01-0077-07

      一

      从1996年至2000年夏,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企业史》第一卷课题组,几经周折,煞费苦心,终于完成了该卷的编写任务。书稿送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史》编委会审读后,我们一方面如释重负,另一方面却思绪涌动,像探险回营那样浮想联翩。这次企业史研究使我们悟出一个道理:中国市场史的研究不能只在流通领域做文章,还应从生产领域,尤其从已具商品生产规模的企业生产中去寻找市场发育的过程。“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企业与市场互动的研究,也许就是扣开中国近代以前市场史大门的“二分”希望。

      中国近代以前的企业和近代企业有明显不同。概括地说,(一)生产力水平不同,近代企业是以机器生产(或机器与手工结合生产)为基础,近代以前的企业是以手工业生产为基础,机械为结构简单的木构件机械,动力以水力、畜力、人力为主;(二)生产关系的整体状况不同,近代企业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近代以前的企业经营者有小商品生产者、商人、官僚、地主、官府,成份复杂,难以确定其企业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或仍是封建主义的,有很多是中间类型,其生产关系呈模糊状态。(三)近代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注册公司,有相应的法律环境,近代以前的企业尚不具备这一资格与环境,尽管它也有多种投资与经营模式。但是,不管是近代企业还是近代以前的企业,它们都是一种“经济组织”,具有商品(产品)生产、服务社会(市场)、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规范等特点,所以,均可用“企业”这个名词,只是近代以前的企业是近代企业产生以前的企业萌芽和雏形阶段。以上说明主要为了澄清“企业是近代社会的经济组织”,“近代以前社会会有企业组织吗?”这个疑虑。

      在肯定了中国近代以前有企业存在这个前题以后,我们可以开始讨论一个新的视觉:清代企业与市场的互动。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开始重视市场史的研究。1992年邓小平同志肯定市场经济,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后,市场经济和市场史的研究广泛开展,成绩显著。但是,就市场史研究来说,总的情况是重流通轻生产,即较多从流通角度研究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萌芽,而较少从企业及社会生产角度去研究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萌芽。市场是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和共同舞台,从商品(产品)生产与市场关系去观察市场的发育过程和市场经济萌芽,可以发现一角新天地,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

      二

      清代前期和历史上的情况一样,以所有制形式划分,企业有官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两大类。历史上官营企业的生产是为了满足皇室和官府消费,同时也为了满足社会、国家需求,诸如造船、木料加工、铁制工具、铸钱、兵器等等。但是,到了清代,官营企业的产品和市场联系加强了,出现了新的产品供应方式,产品也进入了市场。而民营企业,则更是以拓展市场为己任,视市场为生存发展的条件。

      (一)官营企业的产品及其与市场的联系

      清代官营企业的产品是供皇室和官府消费的,官营企业是一种自给自足型的经济实体。但是,在具体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这样概括还是不够准确、不够详细的。官营企业的产品,事实上可以分为几种用途,一种是供皇帝及其皇室成员、百官个人消费的产品;一种是供官府祭祀、政治、对外活动用的产品;一种是作为其他官营企业生产原料的产品;一种是投放市场,兼及流通领域的产品;一种是国防所需的产品。

      第一种产品主要是江南三织造生产的绸缎和景德镇御窑生产的瓷器。以上供绸缎来说,苏州局的情况是“刻期定限,雇机匠织成异品金彩龙凤蟒段,解往燕京,以供宫中诸族服用。”(注:《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78页。又《李煦奏折》3页,记康熙三十二年苏州织造李煦进元旦龙袍。)在输入内府的丝织品中,最重要的是御服即龙衣。苏州织造的产品包括龙衣采币锦缎纱绸绢布棉甲,以龙衣为第一号产品。杭州织造也生产龙衣和宫廷服饰。

      第二种丝织品属于公用品,包括诰敕制帛、郊祀制帛、奉先制帛、礼神制帛、亲展制帛,报功制帛、素帛等等。诰敕用帛设官诰机织造,“诰命用五色或三色丝,文曰奉天诰命;敕命用白绫,文曰奉天敕命,用升降龙清(满)汉字,一品玉轴鹤锦,二品犀轴螭锦,三四品贴金轴,五六品角轴牡丹锦,七品以下,角轴小团花锦”。(注:《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76页。)可以说官诰生产的要求比较严格。郊祀、告祀两种制帛,有满汉两种文字;奉先制帛,色青黄;礼神制帛,色白;展亲制帛则有青、赤、黄、白、黑五色;报功制帛,均白色,称素帛,不织文。(注:《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76-77页。)先在江宁织造设神帛机织造各种制帛,后在杭州织造奉先帛和礼神帛。

      第三种产品有云南等省的铜、银产品,完全为官营铸钱局提供原材料。云南开采铜矿、冶炼铜料的全盛时期在雍正初年到乾隆末年,前后约七十多年。所出铜料分运全国,也可以说全国的制钱大部分是用滇铜鼓铸出来的。滇铜供应京局的数量大约在四百万斤,乾隆二年(1737)户部令加办一百七十万四千斤,合计五百七十万斤,另加耗铜之类配办、加运铜,实际运京滇铜每年六百三十三万一千余斤,从乾隆四年(1739)起,成为定例。另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从滇买铜铸钱。(注:严中平《清代云南铜政考》12-13页。)值得注意的是,滇铜运京或供各省铸钱,不再是无偿划拨,如江南三织造上供那样,而是定价采办。滇铜官定卖价是每百斤九两二钱,经镇江特运京师,加水运脚钱每斤七两,总成本每百斤十六两二钱。除运京局以外,有十个省采买滇铜。采买滇铜必须经过奏准,价格是成色较高类铜料(“高铜”)每百斤十一两(贵州采买“高铜”每百斤只给价九两八钱),成色较低类铜料(“低铜”)每百斤给价九两。两类铜料均须配给余铜一斤。此外还配给铜耗。(注:严中平《清代云南铜政考》19页。)各省采买滇铜铸钱,开启了官营企业内部供货由无偿调拨改为定价采买之途,这种采买虽然仍不是市场采买,但已把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原则引入到采买活动中,说明市场的交换原则正在改变着官营手工业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是市场和官营企业生产发生互动的一个例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