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先行既是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本文从教育先行的内涵。产生和发展、必然性和可能性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并联系实际,对我国教育现状作了一些教育先行上的分析。文章认为:教育先行主要是指教育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先行;它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增强教育意识,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育结构,是我国在教育先行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先行 教育投资 教育功能 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 本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工业化国家开始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第一要事。人们的教育热情空前高涨,各国教育投资急剧增加,整个教育的发展表现出前所末有的先行性,并很快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世界大潮。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它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一旦被认识,又会反过来激发人们的教育热情,进一步加速教育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70年代末就曾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① 一 所谓教育先行,亦称教育超前,是指教育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的活动,应在一定程度上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它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认为:教育先行是指教育相对于经济的先行,主要是指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高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当然也包括教育内部各要素,诸如教育的规模结构、教学内容、师资培训等都必须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发展之所需。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早就表明:教育投资不是一种消费性的投资,而是一种最有效的生产性投资。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应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这是由于受教育的周期长和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以及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一个中级人才要12年或更多,培养一个高级人才则长达16年以上。这就是说,某一时期劳动力,不是同时期教育的结果,而是在此之前的教育的结果。今天的教育只能造就明天的劳动力。而教育效果则要等受教育者参与社会服务数年或数十年的过程中才能充分显露出来。今天的社会只能对昨天的教育作出系统全面和有说服力的评判,而对今天教育的真正检测则有待于明日的社会。由此我们可以推知:教育投资不能完全由当前生产条件和经济况状来决定,而应由下一生产周期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经济状况来决定。即教育投资必须适当地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这是现代社会教育和经济的新型关系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并在许多发达国家得以实现。 一般地,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不会超出经济的增长。教育投资的增长要高于经济的增长,就必然反映在高于国家财政的增长上。有统计数字表明:1960-1965年,11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的平均增长率为9.975%,而同期公共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则高达14.39%②。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字,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6.8倍,而同期全世界公共教育总开支却增加了11.2倍③。这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教育投资的增长已大大超出了经济的增长。 二 〈一〉教育先行的产生 在古代阶级社会,由于生产方式相当落后,教育主要为特权阶级所把持,为维护其统治服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特权子第的一种享受,广大劳动者及其子女则被排斥于学校教育的大门之外。学校中所传授的多半是古典文学、道德伦理、宗教礼仪等等。其目的是为了造就与劳动者阶层格格不入的统治人才,并不负有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倒可以称得上是旧意识形态的生产基地。这种教育在许多时候是阻碍而不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爆发,社会生产力在新的社会形态下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发展很快。特别是机器用于生产以后,开始要求普通劳动者受到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以便操纵机器,而且这种教育的程度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于是教育便开始慢慢与社会生产挂钩,为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以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此时,教育所传授的较多的是生产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及简单的机器操作方法,明显地走在经济发展的后面。 当历史的车轮轰隆隆地滚到了现代,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文化知识空前丰富,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科技发展模式已由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变为“科学→技术→生产”④。即科学的进步已由生产技术的经验总结上升到大批科学家的实验室研究,并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先导。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都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人员和生产技术队伍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根据“科学→技术→生产”模式,教育就理应走到生产的前面,成为联系科技和生产的中介及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即教育要先行。 〈二〉教育先行的必然性 1.教育先行是现代科技、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生产对科技的依赖性日益加重。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科技开发的引导下不断涌现,技术换代日益频繁,且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周期愈来愈短。据统计:第一台机器从1680年发明到实际应用经过了100年,蒸汽机经过了84年,内燃机73年,电话56年,电动机51年,发电机20年,到现代的真空管从发明到应用便缩短为13年,飞机14年,雷达15年,原子弹6年,激光2年⑤。本世纪中叶发生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等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愈来愈高,新兴科技在生产中也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劳动者所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也愈来愈高,要求人们受教育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对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开发新的科技领域,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尽快应用生产实践,就必须超前培养科研和生产人员。否则,就必将妨碍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应用,延缓经济的发展。难怪日本人常说:“今天的教育就是30年后的工业。”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经过多年摸索,他们终于发现了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丹尼逊对1948-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发现教育和知识进展两种贡献因素相加,占总增长的39%,是任何其他因素所无法比拟的⑥。前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以受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的工资差别为比率,测算出苏联1940-1960年国民收入的增加部分中,有30%要靠提高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来取得。正因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此重大,要想进一步的高度地发展经济,优先展发教育便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