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教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教育系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讨会,于1995年1月10日至12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继1994年9月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的全国教育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之后,全国教育系统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主题,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的一次盛会。 国家教委和北京市的有关领导张孝文、李志坚、胡昭广、林炎志、陈大白、陶西平等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何东昌也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参加这次会议的50多位代表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三十多所院校。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近80篇,经专家组评审,确定54篇论文入选。这些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前教育系统学习研究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新成果,其研究范围有所扩大,研究内容更为丰富深入。这次会议在全面研讨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如何理解和贯彻落实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如何全面理解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这样两个重点展开了认真、热烈、深入地讨论,交流了学习和研究成果。现就讨论比较集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如何理解和贯彻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 (一)如何理解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 1.应从战略高度理解邓小平同志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与会代表认为: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教育优先发展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教育问题,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主张,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和总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决非权宜之计。邓小平同志是从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战略高度,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上看中国的改革开放,站在时代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上审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总结、比较中国和国外教育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一个革命家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27篇是关于教育方面的。邓小平同志最关心两件事,一件事是怎样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上去,包括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二件事是怎样使我们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的目标后继有人,一百年不变、不动摇。他最关心的问题中,最基础的问题是教育。他多次强调,反复说明,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事业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育。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技术作为实现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三大又进一步把发展教育和科技放在首要地位,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战略轨道上来。党的十四大再次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中央的这些决策,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和对教育社会作用的高度评价。当前我们对邓小平教育思想还处在学习和领悟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逐步被全党和全国人民所接受,内化为全党全民的共识,转化为政府行为与全民教育行为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在理解上应有一个高度,即应从战略高度来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 2.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解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立论基础。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即是其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问题,又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992年他在南方视察时,对这个问题讲的更为透彻,表述的更为完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据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来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可以看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启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社会主义的目标(从生产关系上而言)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目标。因此,他在研究解决教育的重大问题时,总是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考虑的。他指出,教育优先发展要以整个国情为背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社会的具体发展情况,认真研究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科技、教育与财政、教育与文化等在发展中的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甚至提出:“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乃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3.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上理解教育做先发展的思想。与会代表认为,教育发展的规律是在社会、人、教育的三维关系中呈现出来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通过培养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两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历史的经验证明:“救国”要靠革命,而“强国”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不仅需要发展教育,也提供了教育在推动社会生产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可靠保证。教育已经是建设“四化”的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这完全反映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如果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不优先发展教育,把发展经济与发展教育对立起来,则是错误的,也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另外,教育培养人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教育是为未来社会提供人才资源的特殊工程。今天的教育,培养着明天的人才。没有今天的教育,就没有明天的发展。我们要通过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因为在高科技的时代,最可贵的资源是人才,只有掌握科学技术和拥有人才才是真正的优势,这一客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