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往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辛继湘,(1966—),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410081

原文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交往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良好心理环境。文章阐述了交往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提出运用此模式应贯彻合理交往原则、相互依赖原则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 (1999)06—0100—05

      交往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富有生机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自本世纪70年代初在德国产生以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诸多观点,如强调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师生平等交往,在教学中加强合作;注重弘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主张学生在没有压制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习;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一种价值的赋予、形成和创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活动等等,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本文仅就交往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交往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交往教学模式十分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要求学校教学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通过教育达到成熟,最终能够摆脱教育,从受教育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形成独立、丰满的人格,具有自我负责的态度,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能对一切事物作出独立的判断。交往教学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性的人,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只是被动承受教学影响的简单客体。主张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创设能吸引学生热情参与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2.交往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过程,即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间的交往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接合点,整个课堂是师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多边多向、多种形式交互作用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一网络体系中,认知与交往密切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交往教学模式吸收了交往理论关于交往成分双重性的公理,即任何交往都必定包括内容与关系两个成分,认为教学中的交往也包括内容与关系两个方面,强调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成分,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因素,而且也是一种教学内容因素,像本来意义上的教学内容一样重要。[1] 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两方面都不能有所偏颇,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

      3.交往教学模式以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是把学生按一定的方式分成2~6人的小组,以小组共同目标的设置来保证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以小组的总体成绩来评价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也就是说,只有全组所有的成员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算达到目标,只有全组成功才意味着个人成功。因此,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不仅自己要努力获得成功,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4.交往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和时间结构。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形态以秧田型为主,即学生与学生前额对后脑、左肩邻右肩,全组学生横成行、纵成列,统统面向老师(这在我国中小学更为普遍)。这种形态虽然有利于教师进行系统讲授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但却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往,也不利于师生间的交往(因为教师独自站在讲台上)。交往教学改变了这种形态,采用马蹄型、半圆型、圆型、内外圈型等多种方便学生交往的空间形态,教师可以在组间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与学生交流意见,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或个人。交往教学模式还调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教师单独讲授的时间减少,学生与教师对话以及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时间增多,从而在时间上保障了学生进行交往学习。

      二、交往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1.交往教学模式把“解放”作为教学目标,把“关系”纳入教学内容,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交往教学所强调的“解放”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与自由发展,使学生获得自立的能力,形成完整的人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本身也应当是不断地摆脱社会的、技术的、自然的与他人的各种压制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当是面向学生的、合作的,强调学生参与和自决的,因而也是反对权威主义的。”[2] 交往教学尤其重视教学要让学生获得“对称的自由”(symmetrische Freiheit), 即学生获得的自由不应当是教师施舍给学生的那种自由,而是学生本身应得的自由,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这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权利的尊重。

      交往教学把师生的交往关系纳入教学内容,反对以往教学模式忽视师生关系或仅仅把处理好师生关系作为搞好教学的一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更注重人的因素,更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时不再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也不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处于一定年级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上课也不再只是执行教案、完成教案、引导学生按教案设想得出预定答案的过程,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体验生命价值的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充满生机的人,是教师的合作伙伴,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尽管师生之间存在着差别,教师在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都要比学生领先一步,但由于师生在教学中是和谐融洽的交往关系,学生就会自觉地,不断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具备各种才干以取得与教师平等交往的自由,而教师就不必以自己的领先优势去迫使学生服从。可见,交往教学突出师生的交往关系,是在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使学生自己愿意学习。这是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尊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