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就业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我们在《中国国民所得(1939)》一书(注:巫宝三(主编)、汪馥荪、章季闳、马黎元、南锺万、贝友林:《中国国民所得(1933)》,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1946年中文版。)的工业部分,对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就业状况作出了估计。因为该书的英译本,尚在准备之中(注:巫宝三先生后来在1947年发表了题为China's National Income,1933,1936 and 1946的英文小册子。——译注),而人们对中国工业化程度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因此发表和分析我们研究的结果,或许是不无裨益的。在本文中,我们希望能说明中国工业生产的规模、劳动力的数量和构成、不同工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劳动生产率和工资薪金收入在净产值中所占的份额。凑巧的是,上述各点同罗思塔斯(L.Rostas)先生写的一篇有关英、德、美三国工业的论文(注:罗思塔斯:《英、德、美三国的工业生产和分配1935-37》,(Industrial Production,Productivity,and Distribution in Britain,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1935-37),载《经济学季刊》(Economic Journal),1943年4月。)中所讨论的问题,互相一致。由此,我们把中国同上述三国进行比较,就有了基础。读者将会看到,比较的结果,是惊人的。

      有三点必须从一开始就提出来。第一,这篇文章中的数字与书中的数字,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作了若干调整,剔除了书中包括在工业内的公用事业,添补了书中未包括在工业内的钢铁冶炼企业。(注:钢铁冶炼企业在书中列入矿业。——译注)第二,由于手工业在中国工业中的重要性,我们把工业区分为工厂和手工业两部分,以便考察它们相对的作用。不过,由于缺乏可资利用的数据,关于手工业的分析,还不能与工厂同步提出。因此,在发生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只好单独地分析工厂了。在我们的估计中,“工厂”的定义是根据中国工厂法所设立的雇工在30人以上的企业,而手工业包括所有其他企业、家庭附属工场和独立的手工业者。这样一来,当把中国的工厂生产与其它三国的工厂生产作比较的时候,前者似乎必然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在那三个国家中,工厂的范围要宽广得多。英国的数据包括所有雇工在10人以上的企业,德国包括雇工5人及5人以上的企业,而美国则包括产值在5000美元以上的所有企业。可是如果以产值作比较的话,那么,中国工厂的数字反而包含了广阔得多的范围。中国雇工在30人或稍多一些的企业,产值很少达到5000美元,也很少能达到雇工10人的英国企业或雇工5人的德国企业所生产的那么多。最后,我们的数字是1933年的。这一年是中国经济萧条的一年。虽然我们对于生产的估计延伸到了1936年,但那些估计不会象1933年的那样准确。因此,必须注意到,当我们把中国1933年的数字与其他三国1935年或1936年的数字作比较的时候,中国的数字是会偏低一点的。

      二、工业生产的规模

      表1 中国工业生产总表(1933)

      实数(中国货币:百万元)%

      国民总产值31534①100.00

      工业总产值②

      工厂 1895 6.01

      手工业562817.85

      合计 752323.86

      国民净产值

      100.00

      工厂 378 1.88

      手工业1339 6.65

      合计 1717 8.53

      ① 这个数字是全国所有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部门收入的合计,但在有些部门中,如林业、商业、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一部分,它们的总产值无法获得,只将净产值包括在内。

      ② 不象其它生产部门那样以生产者价格计算,此处系以市场价格代替。

      表2 中、德、英、美四国工厂生产的规模指数

       中国德国(1936)英国(1935)美国(1935)

      总产值 100(1933) 25832425 7848

      100(1936) 19891904 6162

      净产值 100(1933) 64335051 16179

      100(1936) 50183940 12620

      注:货币换算率:1933年中国货币1元=0.0618英镑;1936年中国货币1元=0.0599英镑。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1933年中国工业的总产值虽然约占国民总产值的24%,但净产值却只占国民净产值的8.5%。工业总产值在国民总产值中的比例之所以比较大,部分地是因为两者的覆盖面不尽一致,但主要是归因于在整个工业中原料的使用占了很高的比例(在计算净产值时必须从总产值中减去)。净产值确实小得可怜,其中工厂的净产值更是如此,在国民净产值中只占1.9%。与此相反,手工业令人意想不到地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有压倒优势。在工业总产值中,工厂只占25%,手工业却占75%。(注:原文计算有误,此处已予校正。——译注)这些事实清楚地显示了中国的工业化仍处在幼稚的阶段。它的工厂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可以被忽视的地位。当我们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同其他三国比较时,这种幼稚的状态和被忽视的地位,就显得更为突出了。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工厂的净产值是中国1933年的162倍,1936年的126倍;德国工厂的净产值是中国1933年的64倍,1936年的50倍;英国工厂的净产值是中国1933年的50倍,1936年的39倍。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的工业同美国一样的规模和效率,那么中国工厂的净产值就可以提高到战前水平的126-162倍。由于中国人口远远多于美国的人口,所以,从理论上说,中国工业中就业的工人人数可以提高到超过美国的水平。由此推断,中国的工业净产值也可以提高到超过美国的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