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近代苏北工业是借助洋务运动高潮和维新运动失败后兴起“实业救国”运动的历史机遇兴起和发展的,并奠定了苏北近代工业基础,其主要特点是起步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但部门结构单一,阶段性明显,近代苏北工业主要是煤矿和农副产品加工,对苏北地区经济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对发展苏北近代工业的战略选择的失误,重工业得到发展,而轻工业一直停步不前,加之本地区资金短缺,市场发育程度低,交通落后,劳动力市场素质低等诸因素的制约,使苏北近代工业虽起步较早,但后来落后于苏南地区。今天发展苏北经济,我们更应记住这一历史教训。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机遇,而且还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历史是一面镜子,对历史进行反思,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的经验教训,本着这一宗旨,我们对晚清苏北(指徐州、淮阴、连云港三地区)近代工业的起步阶段进行了历史的考察,我们发现,由于对历史机遇的较好把握,和全国其它地区包括苏南(由于上海情况特殊不包括在内)相比,苏北近代工业的起步并不算晚,但由于战略选择的失误,苏北地区近代工业在起步之后却一波三折,发展缓慢,不久就落在了江苏其它地区的后面。本文将通过晚清苏北与江苏其它地区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同轨迹的比较分析揭示战略选择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为加快苏北乃至全国其它类似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苏北近代工业起步的历史机遇。 清代苏北地区的近代工业企业绝大部分都诞生于洋务运动的高潮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办资本主义发展的高潮之中,起步并不太迟。参见下表。 苏北近代工业创办情况一览表(表一)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地点 资本额创办人 徐州利国煤矿铜山 1882年 铜山 21万元胡恩燮 徐州贾汪煤矿 1898年 铜山 80万元吴昧熊 临洪油饼厂1898年 海州 28万元沈云沛 源丰实业公司 1901年 淮安4.2万元陈琴堂 新丰机器面粉公司 1904年 清江8.4万元刘寿琪 耀徐玻璃厂1904年 宿迁140万元许鼎霖 张謇 华兴织布厂1905年 清江 2万元胡少章 张符元 赣丰饼油厂1906年 海州 42万元许鼎霖 永丰机器面粉公司 1908年 宿迁 28万元窦以藩 刘更年 徐州利国煤矿创办于1882年,可以算得上是江苏第一家民用企业,苏北的榨油、面粉、玻璃等行业的创办也都早于江苏其它地区,其中玻璃制造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苏北地区能够和条件相对优越的江苏其它地区包括苏南一道,较早地创办起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历史机遇的较好把握。 首先是洋务运动的高潮时期。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迫使清政府从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出发,制定了倡办近代工业的政策,近代工业从一向为人所耻的“奇技淫巧”摇身一变为朝野所公认的“自强之基”,这就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急需原料、燃料、运输、通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以口岸的开放,对各贸易的发展,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国门开放后,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及在华投资的迅速发展,既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了示范效应,也在客观上造就了一批中国最早的近代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加以洋务运动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科技人员的引进,对中国科技人员的培养,这就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技术环境;最后,洋务运动所打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旗帜,社会各界“重理转利”、“重义轻艺”思想观念的逐步转变,为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社会心态环境。以上四种因素相辅相成,孕育并形成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第一次机遇。 其次是20世纪初。清政府在洋务运动受挫的打击下,在日本扶植、奖励民营获得成功的触动和启发下,决定放宽对民营工商业的限制,实行扶植、奖励民营工商业的政策1903年设立商部,并相继制定了《公司律》、《破产律》、《奖励公司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等。从限制民营工商业到提倡、奖励发展民营工商业的政策转变,从客观上讲是清政府内界交困,局势严重的无奈选择,但却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证。同时,这一时期在全国各地新掀起的抵制美洋货的进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倡导“实业救国”的近代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孕育并形成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第二次机遇。 苏北近代工业正是在这两次机遇中起步,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以创办时间最早,规模较大,对苏北经济影响最大的徐州煤矿为例,徐州煤矿所以能够迅速设局开办,关键就在于它的创办者较好地把握住了清未近代工业发展的第一次机遇。他们利用了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急迫心情和政策,得到了左宗棠、李鸿章的关心和支持,左宗棠曾亲自上疏清廷”请开办江苏利国驿煤铁”。②李鸿章也明确地表示:“所呈开采煤铁章程十二条,甚为周妥。”③从1882年5月胡思燮拟订《招集商股采练煤铁章程》,到1882年8月清政府批准,仅仅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可谓迅捷。此外他们还先后得到了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支持,在徐州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以认领官地和无主荒地的方式,划定了十座矿山,1178亩土地,奠定了煤矿的基础,并节省了大量资金,使矿局逐得于1882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④矿局成立之后,他们又得到了减免税收方面的支持,使徐州煤矿之煤“每吨完税银一钱”,大大降低了煤炭成本。⑤显然,如果没有当时自强求富的政策环境,徐州煤矿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创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