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昌远 河南大学

原文出处:
管子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齐国何以得名,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五说:

      一,齐得名于临淄附近的天齐渊。(赵超:《“齐”这个地名产生于何时》,《地名知识》,1983年第3期)二,根据《说文》释“齐”。认为“齐”之得名与种植小麦有关(朱活:《齐鲁考辨》,《齐鲁学刊》,1980年第5期)。三,认为“齐”得名于“己”。因周人读音与山东不同,故读“己”为“齐”了。(李步青、刘玉明:《盉铭文初释及其历史有关问题》,《东岳论丛》,1984年第1期),四,女子头饰说。认为“齐”字像女子的头饰(刘敦愿:《释齐》,《文史哲》1984年第5期)。五,“齐”为箭头说。认为该地以富有尚箭含义的“齐”字为名,齐地临淄一带当为尚弓箭的东夷人所居中心之地,故以“齐”字为名(王树明:《齐地名阐释》,《东夷古国史研究》(第一辑))。

      以上诸说,现在仔细分析看来均值得商讨。今根据考古与文献材料,谈点个人不成熟看法,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

      郭沫若先生认为:“齐当即齐国之前身,盖殷时旧国,周人灭之,别立新国而仍其旧称也”。又说:“春秋时齐地颇广大,殷代之‘齐’当指之首都营丘附近,今山东临淄县也。”(郭沫若:《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我认为郭先生这个分析是正确可信的。

      如何认识“齐”字地名的由来与含义,应从地名学的角度进行考察。从地名命名的规律看,“齐”地名的出现,一定是与该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特殊的物产有密切关系。

      仔细观察徐中舒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甲骨文和金文“齐”字形状基本相同,构形明确、它不是禾麦吐穗形,也不是女子头饰,更不是箭头,字形是阔叶之状,即山东山桑之柞树叶,即檞叶。由于这种树叶长的齐整,中间高两侧低,为“齐”地的特产,因此该地以“齐”名。山东山桑叶是该地的特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这在考古学与古文献中可以找到充分的证据。

      一、在山东郯城马陵山跑马岭水库北岸,当地村民在取土时,于1992年4月发现约1.2-1.5平方面积,深约0.70厘米的灰坑,坑内出土一件上有叶脉印痕器底,该器底是夹砂残陶,呈灰黑褐色,残壁斜直,存余甚少。从陶器陶质叶脉印观察,同泗水县尹家城遗址岳石文化层中出土的三件夹砂残陶器底之植物痕基本相象,对此刘敦愿先生已有专门研究。此植物印痕,经山东大学生物系郑亦津教授作高等植物分类学鉴定认为,应属蒙栎(Quereus monqoucaFisch又名小叶檞树,青刚栎,柞树),或柞栎(Quercusden-tatnunb,又名桷树,橡树,青刚)(黄新忠:《郯城马陵山发现陶器上的叶脉印痕》,《文物天地》1993年5期)。此种树算是山东齐地的特产,早在岳石文化时期就有反映,因此,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是此树叶的反映。

      二,在齐瓦当上也出现这种树木纹。齐瓦当上的树木纹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根据李发林同志《齐故城瓦当》一书,所收集临淄一地所出半瓦当上的树木纹,即有119例。有的同志从百余件瓦当中,择其树木介绍就达24种之多。(张龙海:《临淄齐瓦当的新发现》,《文物》1992年第7期)。这些齐瓦当上的纹饰,往往是寥寥数笔,简练,潇洒,不作繁琐的雕饰,别有风韵。树木纹的基本布局,就象“齐”字的简化形状。半瓦当的平边作为基线,在正中的部位立一直线作为树干,枝枝向上斜出作左右对称排列,有的树枝上有叶,作短直线,或变化为三角形,这三角形就是甲骨文或金文的形,即“齐”字的简化形,也有将树木两边的下枝向下卷曲的。有的则简化为左右各两枝,作喷泉状下垂,枝端保留一片矢镞状的树叶。(刘敦愿:《齐瓦当上的树木纹》,《文物天地》1983年第5期)也都是象“齐”字的简化形状。“齐”字瓦当树木纹在“齐”地如此盛行,为他处所未有,说明此时此地是特产此树,因此人们特别重视它,这种树木纹就是“齐”地山桑树。该地出现这种与蚕事有关的瓦当是不足奇怪的。因为在西安出土的瓦当,就有“崇嵯峨”,和“口桑口监”的汉瓦当。还有“大富虫(蚕)王”铜器。它都表明汉代人民对蚕事的重视。(陈植:《西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齐”瓦当树木的出现也当表现“齐”地人民对蚕事的重视。

      三,柞蚕为齐地的特产是否能找到古文献的证据呢?《尚书·禹贡》曰:“莱夷作牧,其篚丝”。《书经集传》:“颜师古曰,‘莱山之夷,齐有莱侯莱人,即今莱州之地。……,山桑也。山桑之丝,其韧中琴瑟之弘’。苏氏曰:惟东莱为有此丝,以之为缯,其坚韧异常,莱人谓之山蚕”。顾颉刚先生认为桑,古称山桑,即柞树,又名栎树,为落叶乔木,叶可食蚕。柞蚕与普通蚕相似,而色概黄褐,长1寸多,吐出的丝呈褐色,取以丝绸,俗称茧绸,古人以丝作琴的弦,因为它坚而有弹性。今山东半岛所产尤多,又以昌邑县及淮坊市最盛,昌邑潍坊正是莱人的故居。可见我国对柞蚕的利用是古代莱夷族首先发明的(卢勋,李根蟠:《民族与物质文化史考略》,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因此,该地人民非常重视它,故该地取名“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