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教育问题初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翟天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杜时忠,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文章指出,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六个方面的主要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与他们成长的环境密切相关。依据这样的分析,作者认为应该实施“逆境教育”,具体包括生活逆境教育、心理逆境教育和现实困境教育。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逆境出人才”,这已被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的事迹所证明。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的长足进步,现代人的生存、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与不断优化,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出现了新的问题。进入90年代,我国的独生子女问题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1992年8月中日两国数十名儿童在内蒙古草原探险夏令营的“较量”(注:孙云晓:《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载《黄金时代》1993年第7期。)。这次“较量”导致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人们对独生子女身上的种种缺陷深感忧虑,并进而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前途深感忧虑。在我们看来,问题虽然出在独生子女身上,但根源却在养育、教育和化育他们的父母、学校和社会。与不谙世事的儿童相比,成人应该承担更多、更大和更主要的责任。而承担责任的基本方式,就是反思并不断地改革我们的教育。基于这种反思,我们提出,应该加强对独生子女的逆境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和怎么样(How)——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开展逆境教育

      提倡逆境教育,乃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独生子女身上存在一些问题或缺陷,而这些问题或缺陷的产生,则是由于他们成长的环境太过优越,缺少“逆境”所致。因此,在“事实”(Fact)的层面上,我们要确定:第一,独生子女身上是不是存在问题或缺陷?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果根本就不存在问题,开展逆境教育只能是“空穴来风”。它至多是预防性的,而没有现实性。第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与成长的环境有无关系?有多大关系?显然,即使独生子女身上确实存在问题,但是,如果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无关,那么,开展逆境教育可谓是“开错了药方”,没有针对性。

      (一)独生子女存在哪些问题

      国际上,独生子女研究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早期的研究认为,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来说,独生子女都是一个带来困扰的问题。比如,美国心理学家斯坦莱·霍尔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To be an only child isadisease in itself")(注: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10页。)。这种观点遭到后继研究者的批评。本世纪20年代后的研究认为,独生子女的性格特征中不存在任何值得注意的“特异性”,只要教育得法,他们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特征将会发展得更好。进入70年代后,在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之外,出现了第三种观点,它认为独生子女在某些方面比如智力上略胜一筹,但在行为问题和人际关系上有较多缺陷。

      中国大陆的专业教育工作者对独生子女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始于80年代初。近20年来的研究表明,尽管研究者也肯定了独生子女身上的长处,但大多数都支持并证明了独生子女具有某种缺陷的观点,认为独生子女往往比较娇纵、自私、较少独立性、情感发展不平衡。具体来讲:

      第一,意志力薄弱。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自身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力总是与克服困难联系在一起。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有大人的精心呵护,但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学习上和生活中的困难。因而,需要具备一定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意志力。当代独生子女的意志力如何呢?

      研究者以“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为题,调查了1000名小学独生子女,结果发现,50%以上的孩子面对学习困难,是完全依赖老师和家长,或者束手无策。当问及“做功课时,遇到电视播放好的节目,你怎么办”时,选择“放下功课,看电视”的高达60.1%(注:余逸群:《独生子女心理素质现状》,载《家庭教育》1998年第5期。)。这就表明,目前不少独生子女缺乏坚强的意志力,自制力不稳定,没有形成内部控制机制,缺乏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独生子女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顺心或麻烦之事,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样的问题。

      第二,自信心不足。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个体实现预期目的的重要保证。调查发现,44.1%的独生子女“经常担心”在考试中出错,“从不担心”的只有17.6%。问及“当你的正确决定得不到他人的支持时,你能坚持吗”,选择“不能坚持”的孩子多达55.2%,“能坚持”和“很能坚持”的为19.7%和21.0%(注:余逸群:《独生子女心理素质现状》,载《家庭教育》1998年第5期。)。这说明独生子女对自己学习、处事的自信心不足,正是这种不足导致普遍的自卑、焦虑、孤僻等不良心理。报告表明,10%以上的独生子女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对自己最不满意的方面依次为学习、健康、性格及相貌体形(注:孙云晓:《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媒介》,载《家庭教育》1998年第6期。)。

      第三,责任心缺乏。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体对所属群体或集体的共同活动、行为准则以及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和负责态度。一系列的研究证明(注:姜勇、陈琴:《中班幼儿责任心水平影响因素的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第2期。),大多数幼儿缺乏力所能及的责任行为,在责任行为上存在明显不足。如看见班上的图书掉在地上,很少有人去主动捡起,有的人竟然视而不见,从书本上踩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