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关系新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程学才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讲师、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生,邮编:430079

原文出处: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教育领域长期争论的热点之一,引起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争论的各方没有保持概念的同一性,各自的言说缺乏一致的语境。首先,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都是包含着多个侧面、多个层次的不同内涵的概念,二者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其次,二者发生联系要借助教育观念等中介,要依赖实践的合理需要、科学的评估制度等条件;第三,应该辩证地看待二者的结合,既要切实加强教育哲学自身建设,又要促使教育实践服从正确理论的指导。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字号:

      教育哲学(注:这里的“教育哲学”是从其泛化的意义上理解的,正是这种泛化的“教育哲学”含义内有着教育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用以引出本文的论题。后面的行文中讲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时,“教育哲学”的含义已归位于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形态的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键问题,实质上就是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问题。在当今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亦是人们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就二者联系的层次复杂性、中介和条件等问题作些新的探讨,以加强教育哲学自身建设,促进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合理结合。

      一、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联系的层次复杂性

      (一)教育哲学具有层次复杂性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从横向的静态角度列出了个人主义的教学哲学、社会主义的教育哲学等十种教育哲学,(注:小原国芳:《完人教育论》,瞿葆奎主编、丁证霖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6页。)表现了教育哲学的类型多样性。这里侧重从纵向的动态角度进行分析,以表现教育哲学的层次性以及它与教育实践的复杂关系。

      在美国攻读教育学科的研究生撰写的《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一书第二章的标题是“教育哲学——关于教育意义的探索”,(注:参见理查德·D·范斯科德等合著:《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0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如果以被意识到的程度为标准,可以把教育哲学分为:(1)未被意识到但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和态度发生不自觉影响的教育哲学;(2)意识到了的教育哲学,其中有的对教育实践发生影响和联系,而有的则不发生影响和联系;(3)理论工作者的教育哲学理论。如果从教育哲学的发生主体来看,可以分为至少两类即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哲学和实践工作者的教育哲学。另外,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其实还有一类即社会大众尤其是家长的教育哲学,并且其影响将会随着教育社会化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如果从存在形态的角度分,教育哲学又可分为理想的教育哲学、理解的教育哲学和实行的教育哲学,三者分属于理论形态、观念形态和实践形态三个层次。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种形态的教育哲学在内容和性质上并非总是一致的,因此也就产生了理想的教育哲学和实行的教育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教育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

      (二)教育实践具有多个层次和侧面

      从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系统内部来看,教育实践包括目标体系、课程与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它们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保证教育实践的正常运行。(注:桑新民:《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0-355页。)如果放在社会大背景上,教育实践则可归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实践的抽象层次,在这里,教育被归结为一般社会实践,强调教育受社会制约并为社会服务;第二层次是作为教育管理、决策的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实践的宏观层次,它一方面要接受社会的制约,另一方面要维护和发挥教育自身的主体作用;第三层次是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实践的微观层次,它主要考虑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直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地理解教育实践,不能把教育实践的含义仅仅局限在具体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微观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对待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三)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联系的多层次和多侧面

      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理论工作者,一方面要尽力宣传自己的教育哲学理论,经过实践工作者和公众的吸收、消化和运用,转化为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但对实践发挥作用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实践工作者和公众有意识或无意识表现出来的教育观念中吸取营养,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之上升为理论。理论工作者不仅要研究理想的教育哲学,还要研究实践工作者及公众心目中的教育哲学,更要研究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的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不是平面的线性的联系,而是立体交叉错综复杂的联系。理论工作者的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发生联系,一般要经过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才能实现。教育实践工作者包括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教育哲学与实践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评价与管理、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教育实际工作者的教育哲学与实践的联系则主要体现在对教育过程的把握、教材的处理、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等方面;社会本位的教育哲学与实践发生联系时,更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个人本位的教育哲学与实践发生联系时,更注重教育的本位价值,等等。可见,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有时侧重于教育的宏观方面,有时侧重于教育的微观方面;有的侧重于教育的工具价值,有的侧重于教育的本位价值。不能简单地认为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发生联系,就是要直接解决教育微观领域的具体操作问题。

      二、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联系要借助一定的中介

      从根本上讲,理论形态的教育哲学不能直接给教育实践提供操作性模式或技术,只能在观念层次上为思考教育问题提供一种方法论。因此,它与实践的联系是较隐蔽的,是一种深层次的联系,是间接的联系,其间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中介。

      一般而言,实践工作者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做”的问题,而对“为什么这样做”却较少思考或思考不深入。因此,对“为什么”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深入的思考和整理,旨在促使实践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多作一些理性的自我反思,这是专业教育哲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哲家麦克莱伦认为,哲学研究具有两个相互补充的性质,即“揭示性”和“批判性”,(注:〔美〕麦克莱伦著,宋少云等译:《教育哲学》,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页。)教育哲学就是一种促使人们深入而正确地理解和评判教育的工具。人类行为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自觉性和目的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哲学素养,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他对教育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教育实践工作者及公众都有必要接受先进教育哲学理论的指导,将理论转变为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说,教育哲学家的教育哲学理论只有转化为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哲学观念,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哲学观念只有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也就是说,只有理想的教育哲学转化为理解的教育哲学再转化为行动的教育哲学,三者达成了一致或大体一致,我们才能说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发生了实质性的联系。可见,从教育哲学理论到教育实践行为,要经过两次转化,要借助教育观念这一中介才能实现。这个过程用图(1)表示则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