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然而时至今日,这根被写进《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生命线”本质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80年代初,借思想政治工作学这门学科建设的东风, 各路专家对这个问题曾经展开过一场热烈的讨论。 1992年,倍感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础理论比较薄弱的理论工作者们又进行了一次大讨论。现在看来,这二次讨论的成果是丰硕的,但却没有结果——一个令人信服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界定。 我们知道,凡是最能体现一事物特色、对该事物的存在起决定性影响的属性就是该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事物的本质。一般说来,理论工作者在界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时往往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属性间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与其它事物间的关系来考虑。本质属性必须是思想政治工作诸属性中最一般的属性,又是反映思想政治工作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显著标志,它能够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其它事物区分开来,构成之所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据,它最集中、最突出地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质;二是本质属性必须在诸属性中能充当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能合理地说明其它属性。因此,清楚准确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进行界定是思想政治工作学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研究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属性可以是多样的,但本质属性却只能有一个,具体的表述有以下几种: (一)政治属性论。大多数军队政治工作和理论工作者持这种意见,所不同的是,军队理论工作者多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工作)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一个手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政工信息》刊载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地位作用》一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的表述,“就广泛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一定的政治集团,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和心理影响,以期转变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引导人的行为的工作。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启发人民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实现党的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显然,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一定的阶级或政党服务的,实现它的政治目标即政治内容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 (二)转化论。“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可以这样来表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非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如我们可以把认识的本质属性简称为反映一样,也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简称为转化。”沈思言在他的那篇题为《转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的论文中不仅表述了上面的观点,而且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政治属性”论和“管理属性”论不以为然,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也不是所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活动都集中于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之间的矛盾。 (三)管理论。王黎光、肖培和张耀宗三人合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管理”》一文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它属于上层建筑,又要建立在牢固的物质基础之上,它是与物质管理不能分开的特殊管理手段”。自从这篇文章于1984年11月14日在北京日报发表以后,他们的观点多次被其他理论工作者引用。当然,每次都是作为被批判的靶子出现的。这种观点是试图从管理学的角度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进行诠释,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管理,是以“政治管理”和“生产管理”为主要形式的物质运动。 (四)“人”学论。李禹新在《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学》一文提出,“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研究和正确引导人的需求的学科,是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学科。这是该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本质的特点”。臧乐源、刘示范在合著的《关心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一文中指出,“关心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极重要的范畴,是其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贯串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始终的灵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应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作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就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或者说是思想政治工作质的规定性”。这种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推导出来的结论,是对长期以来存在于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事无巨细皆属政治”的“左”的倾向的强有力的反动。 (五)精神生产论。史沐在《思想政治工作三题》文中是这样表述作为实践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即所谓‘精神产业’”。他认为,作为“精神产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质生产实践以及其它社会实践相比,有许多特点。第一,它不但有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而且渗透在一切物质生产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之中。第二,作为精神产业,它具有如下特征:它的“生产工具”主要是工作者的思维、情感、语言等“软件”;它的生产过程,不仅受工作者本身素质特点的制约,也受工作对象素质特点的制约;它的“产品”(人的精神世界)虽然也有相对的统一要求,但具体“型号”却因人而异,往往具有个人的特点和风格;它的“产品”首先是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主要是以积极性为标志的人们的精神状态,以立场、观点、方法为核心的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正如作者自己在这篇文章中所说的,这个概念得益于马克思对人类生产实践的分类的启发,人类生产实践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三大部门。思想政治工作在作者看来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