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21)10-0033-07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习近平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聚焦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带有全局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具有原创价值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高校为什么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怎样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论述,从“定位、树标、释惑、循规、布局、明责”6个关键环节,重点回答了“为什么”的价值要求、“是什么”的内容体系、“怎么办”的方法路径。以核心要义提炼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原创性贡献。 (一)定位:明确了“三个事关”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这一论断蕴含着一个重要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因为只有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回答好教育的“首要问题”。虽然每门课程、每本教材、每位教师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直接彰显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抓住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牛鼻子”,而任何程度的忽视、淡化,都会造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针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2]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3]习近平正是站在党和国家历史使命的宏伟高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两个一百年”的时代坐标中进行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非是一项局部性的工作,而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铸魂工程。这样的后继人才,不仅要能力过硬,还要信念坚定。没有这一点,便无法回答“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担负的使命,就是在“培养什么人”上给予精准引导。因此,习近平在充分继承党的理论教育优良传统基础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的重大论断。这一生命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体现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个重大问题,事关高校及全社会的安全稳定大局”[4]的根本问题。“三个事关”深化了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战略意义的科学认识。 (二)树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有效提升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所以不可替代,是因为其面对的是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关键群体——青年学生,培养的正是青年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此,习近平有深刻的认识,“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2]“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3]这些论述虽切入点不同,但都聚焦一个共同目标——提升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扎实掌握、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熟练运用,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立场的自觉坚守,是观点、方法、信念、情怀的有机统一。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讲述了马克思的光辉人格、博大情怀,不仅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高大形象,也清晰回答了何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启。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天地,广大青年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在时代方位中找准人生坐标,拥有排除纷扰、抵御诱惑的思想定力,“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5]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升华人生价值。 习近平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的培育目标,不是局限在自身的“小我”,而是着眼于国家之“大我”,以此凸显理论素养的“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6]。所谓“立地”,就是守住底线。有底线、守法纪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形成背景、精神实质。这种带有学理性的要求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达到的。因此,习近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基石作用,将其比喻为成长的“第一粒扣子”。 (三)释惑: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 针对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说服力不强、教和学不匹配等问题,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彻底的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3]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传授的原理方法,也是历经检验的真理,是能够经得起学生“为什么”的追问。“要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3]不能只被动接受学生提问,而是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开问,真正“练就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真本领”[3]。这一论述,抓住了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说服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