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21)13-0034-04 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以各种形态出现,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领袖人物等问题的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以“回归真实”“重塑历史”“追求学术”为名,企图达到质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其本质是在各种“虚无”中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由于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迷惑性、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存在时间的长期性,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和危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新动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态及其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在关于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学术争论中,还是在对五四爱国运动的评价上,无论是在对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总体判断上,还是在对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评价等方面,历史虚无主义都以各种形式存在,试图以强烈的政治目的左右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张,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代学者的使命,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1.无视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极力抹黑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不仅虚无“历史”,而且直接否定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国教育“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训练”“重读书轻实践”“束缚个性,强调整齐划一”。他们看不到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依然延续着对旧社会中国人民国民性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制造”就是“中国仿造”,中国的科技创新就是抄袭英美;他们对中国的土地政策提出质疑和否定;等等。总之,历史虚无主义编织了一个巨大的“虚无场域”,这个场域中的一切都可以被“重释”和“质疑”。历史虚无主义的指向性非常明显,那就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分不清历史的主流与主线,在对社会性质和革命主题的认识上存在错误判断。历史虚无主义的重点和核心是在对历史的研究中颠覆人们对历史主流和主线的判断,颠覆人们已有的历史认知。历史虚无主义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重新认识”“重新梳理”和“反思”往往把人们的思想引入背离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背离社会发展主流的歧途。历史虚无主义者将鸦片战争视为打通中国传统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条约通商体系的“桥梁”,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他们认为“两半论”把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过程与半封建过程视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是不恰当的,主张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是半封建或半资本主义社会。对“两半论”的质疑以及对中国近代史分期的争论归根结底是为了抹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性作用。如果否定了中国近代史的主线,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及其取得的一切丰功伟绩都将被打上“问号”。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主张在历史观上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他们用所谓的“价值中立”“人性论”“西方文明优越论”等来衡量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得出了“中国革命是对现代化的破坏”“帝国主义国家入侵中国是有功的”等重大错误结论。 3.无限放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以此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试图割裂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的关系,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其重点是抓住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不放,进而达到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走向全面否定计划经济时期,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走向全盘否定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历史上的地位,从否定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发展到否定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企图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他们通过否定毛泽东,试图达到否定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目的。”[1] 4.以“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面目出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当下,一种“虚无”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这种思潮“接过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口号,把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扣在马克思主义头上,以此来‘虚无’马克思主义”[2]。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把历史终结在一个设想的未来阶段,否定了资本主义和全部阶级社会的历史,因而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者对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怀疑是从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质疑开始的。他们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能否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无法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中得出明确的答案;他们认为,历史是整个人类创造的,只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有片面性;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是“误入歧途”;等等。综上,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同时,历史虚无主义还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用个别的、偶然性的、细节的史料否定历史发展的进程和主流。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对客观事物和历史人物的考察必须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进行。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指导思想,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就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 5.转换研究方式,试图提高其历史结论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历史虚无主义把支流当主流,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随意放大一些历史事实,以达到论者既定的目的。[3]随着多学科研究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历史虚无主义也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换,并以此来取得更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比如,一些研究成果把心理学研究范式引入关于毛泽东的研究,认为毛泽东的行事作风、脾气秉性都受到毛泽东早年生活经历的影响。然而,心理学分析范式存在过度还原主义与化约主义的错误,即将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归因于早年的心理经历,将毛泽东晚年的政治实践化约为早年的单纯心理行为。[4]再如,有研究者从《蒋介石日记》中看出蒋介石是一个“民族英雄”,并把蒋介石预设成“民族的救星”,从史料堆里找证据,进而佐证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论是唯心主义的方法论,是在用“价值祛除”的所谓“科学”的方法掩盖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