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9)10-0024-04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这是对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发展,是党首次明确提出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概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因此,在坚定文化自信条件下,党着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进而辐射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领袖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相关论述 阐述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化前进方向的“引领力”,首要的是廓清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理论渊源。这对于认识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具有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明确提出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概念,这并不否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系统论述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和作用。 1.马克思充分肯定意识形态对时代的能动作用。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他认为:“在不同的财产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其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3](P695)主流意识形态是由统治社会的物质力量的统治阶级来统治的,对于维护阶级统治和阶级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 2.列宁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在历史上首次提出“科学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概念。他指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并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在科学意识形态指导下,工人冲破唯经济斗争论的思想局限,从自发阶级转变为自觉阶级开展彻底的阶级斗争。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是革命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学说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4](P29)用科学意识形态武装起来的政党才能在斗争中发挥先进政党的作用。如果不把科学意识形态灌输到工人运动中来,“就是把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因素灌输到社会主义运动中来”。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第三势力存在的真空地带。 3.毛泽东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的引领作用。领导一切事物的首要前提是掌握思想领导。毛泽东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意识形态是革命斗争态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是首先在态势上引领革命斗争向着舆论造成的方向前进,进而在革命事业的方方面面都形成舆论压力。毛泽东1948年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坚持走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服务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着党和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为人民服务在和平建设年代依然引领着党和人民血肉相连、艰苦奋斗,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在为人民服务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自身解放和追求幸福生活的胜利。 4.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站在前所未有的理论自觉、政治自觉和价值自觉的高度,强调意识形态引领对于文化事业及其他各项事业的重要现实意义。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任何文化都内在地涵括意识形态。文化是意识形态的载体,不同的文化形态都承载某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和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习近平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想信念、政治理念、道德观念、法治理念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向前进。这样才能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本的是要引导人民群众把个人奋斗与实现中国梦统一起来,带领亿万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理论内涵及特征 引领即牵引、带领,包含带头示范、率先实践、前呼后应的理论内涵。它蕴涵方向、动力、路径和目标的意思。“对影视文化软实力而言,引领力指的是影视文化所产生的一种价值认同与引导,具体体现为公信力与吸引力。”[5]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党的思想引导、带领某客体的能力,具体而言则是指党保持自身理论先进性和对客体进行理论武装的能力。[6]简言之,引领力在一定意义上是主体对客体牵引、带领的动力和能力。引领力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概念,也是具有个性魅力的概念。不同主体的引领力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气派。引领力主体是人或者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这里的人泛指所有人,即一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个人、集体、民族乃至全部人类。在阶级社会,人的一切被打上深深的阶级烙印,所以引领力具有阶级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