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8)06-0100-09 一、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精神世界是新时代的召唤 自党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便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实现人类自由解放、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在近九十年的风雨兼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更是系统完整地提出了符合当代社会历史潮流发展、符合中华民族特有历史文化境遇、符合当代中国人现实生活需要和精神追求的美好生活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开启的新时代,更向我们提出了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一重大课题,其内涵与要义不仅凸显了马克思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还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坚持的实现人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理论和构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向与实践意涵。 (一)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精神世界的理论要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系统、科学地总结和阐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脉络,尤其是如何理解习近平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所实现的新的重大突破,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大命题。习近平系统、完整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反思,以发展、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己任,在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观点上有重要突破,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同时结合马克思关于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思想的阐述,系统、完整地提出了美好生活观,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不仅以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为指引,更以美好生活观作为理论根基对其进行理论内涵的丰富与延伸,使其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马克思的人民性是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精神世界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1]让人民获得自由和解放是共产党人的毕生追求,我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一切利益放置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日趋成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始终将人民性视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凝聚起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团结并带领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这不仅是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尊重历史必然选择的规律,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与使命的责任担当,并在不断的实践自觉中凸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因此,要始终将人民群众放置首位,理应构建一个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世界,坚持马克思所倡导的人民性正是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精神世界的根本要旨所在。 2.坚持马克思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精神世界的文化自信依托。马克思认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思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以经济基础为根基,同时又反过来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同时也为中国人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精神世界提供思想与文化的精神源泉。“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3]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坚定文化自信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活力源泉,同时还可以提高国家软实力,提高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这突出表现在对文化于民族和国家的根基、灵魂、标识,于经济社会的引领性作用等认识上”[4]。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构筑起当代中国人的美好精神世界,这既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又是检验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准。 3.坚持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是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精神世界的社会理论逻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精神世界应始终尊重中国社会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为其提供构建发展的社会理论逻辑,“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这也是我党多年来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中所遵循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坚持了这一理论指导,更将其所描述的内容进行了实践升华,尤其凸显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倡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6],劳动实践不再是人们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人们能够实现自身发展的途径,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够得到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7]。对经典阐述的不断学习与继承进而化作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8]由此延伸为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精神世界的社会理论逻辑,我们一方面要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另一方面又要探索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经验,要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由此向世人昭示着当代中国人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精神世界并非社会空想,而是具有内在社会理论逻辑的科学蓝图,是全体人民向实现共同富裕之路不断迈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