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1971(2018)03-0037-0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开启了自我革新、自我调整的历史时期,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是一次“社会转型”。以至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转型期”成为学术界一个广泛被使用的范畴,至今仍然在使用这一概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正如邓小平提出的,“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1]82。就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的历史变革来说,改革开放确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社会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是深远的。值此40周年之际,尤其是值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深入反思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功经验,对于未来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从众多角度去反思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但是,从价值观变革的视角来审视改革开放,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改革开放导致中国社会在价值观层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那么,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带来了怎样的变革?其变革的深层逻辑是什么?这是本文所探讨的核心问题。追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革,构成了我们反思改革开放根本性质的理论自觉。价值观是人们对国家、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的本质的观念反映。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从“社会主义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15。而伴随这一过程的一个主线就是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革。我们可以以价值观变革的逻辑理论来反思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革情况。 一、改革开放之前“革命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及其片面性 我们首先讨论一下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所谓“改革开放之前”,指的是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刚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要探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问题,还需要向前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因为改革开放之前的价值观,总体上基本可以概括为“革命的理想主义”价值观。今天,我们一般称其为“革命传统价值观”,或者叫“红色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奋斗目标的红色革命精神。”[3]这一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的“革命理想主义价值观”,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中产生的。中共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把这一价值观称为“革命文化”[2]23。而从新中国建立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段时期我们一般称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基本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的理想主义价值观”的延续。因此,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价值观,主要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形成的“革命的理想主义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4]这种“革命的理想主义价值观”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 首先,人是理想性存在,这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的。中西哲学家都指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是在理想中生存的。理想主义一般是说,人不仅是有物质需要的,更是有精神需要的。但是,精神对人来说,是以各种方式存在着的。对人性来说,人对道德的需要、对正义的需要、对尊严的需要、对审美的需要等,都属于理想的不同形态。因此,价值观总是和人的精神需要有关的,价值观就是人的精神存在方式。但是,价值观总是要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的实际内容相关联,因此就形成了与各种行为相关联的价值观。人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知,就形成了“人生观”,实际上人生观就是价值观在人对自身生命价值的领会中形成的。同样,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也会相应形成国家观和民族观,等等。一个国家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一般来说总是和国家共同体的命运直接相关联的。 因此,国家主流的价值观一般都是和国家的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我们在反思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就主要是指与国家社会相关联的价值观,而不是讨论个人在具体生活领域中的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理想,是指人需要有人的尊严,需要有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在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历史时期,现实的民族苦难激发了无数民族英雄的尊严感和生存理想。“中国革命史,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反对三座大山的斗争史。与此相适应,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在斗争中和中国人民探索中所创造的物质、制度和精神财富总和,就是革命文化。”[5]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社会历史现实的苦难,养育了中华民族的无数英雄,确立了“革命的理想主义价值观”。 前文说到,一个社会主导的价值观的形成,不仅要有现实的社会状况,而且还要有社会思潮的凝聚。在中国近代,面临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现实,有各种价值观出现,包括西方的价值观也传入中国,比如辛亥革命时期,就出现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来建立国家的思潮。而当十月革命传来马克思主义时,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价值观为中国共产党所接受,并直接以此通过中国化的过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最终形成了“革命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因此,“革命的理想主义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影响下,并与中国革命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红色文化与我党革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两者是互相融合互相穿梭的,红色文化中包含我党的革命传统文化,我党的革命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组成部分之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