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但在以往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这样几个误区,即:在价值取向上,重政治灌输,而轻伦理教养;在目标定位上,重理想要求,而轻现实规范;在施教过程中,重客体批判,而轻主体自律;在效果评价上,重典型宣传,而轻整体提高。这四个误区,需要我们正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进一步强化伦理教养、人本教育、现实规范、主体自律和社会整体文明。 关键词 思想道德教育 误区 克服 道德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核心内容。认真地总结反思过去的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我们开拓新思路,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本文着重就以往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克服问题,谈几点认识,以求教于同仁。 误区之一:在价值取向上,重政治灌输,而轻伦理教养 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政治和道德历来是上层建筑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各自以特定的角度反映社会存在,以特有的方式作用于经济基础,为维护一定的阶级利益、政治地位和社会生活秩序服务,而且是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密不可分的。正因如此,任何一个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要提倡或宣传符合本阶级利益的政治(包括法律)观和道德观,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然而,正像道德不能等同于政治一样,我们也不能用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或把道德教育混同于政治教育,其理由是: 第一,道德和政治反映社会生活的程度和反作用的方式不同。列宁说:“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也就是说,政治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阶级的经济利益, 并通过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强制性实施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与政治相比较,道德反映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就显得不那么直接和集中,而且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传统观念、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力量,唤起人们自觉自愿地维护社会经济基础和生活秩序。政治的作用比道德直接、具体,道德的作用比政治更广泛、深入。 第二,从人性和人的类本质来看,人首先是道德的人,然后才是政治的和阶级的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首先接受的是普遍的“善”的教育,如要学做一个诚实、善良、正直、勇敢的人,尔后再逐渐形成和确立一定的政治观,并为实现某种政治理想、目标和任务而自觉地奋斗和献身。道德要求比政治更为根本、全面。例如,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教育公民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但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全体公民应当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爱岗敬业、爱护公物等。 从以上两点认识出发,再反思以往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便可以发现其中的第一个误区,就是混淆了政治和道德的界限,在价值取向上,重政治而轻伦理,用政治灌输代替道德教养,这种导向上的失误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其一,把道德教育活动变成一种单纯的政治宣传活动或政府行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组织实施,采用突击性、阶段性的实用主义方法,而不是进行经常性、长期性、广泛性的思想教育。我们不否认政治或政府对道德教育的干预、引导和强化作用,但不能因此而忽视道德观念的确立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更多的是靠家庭、学校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个体自觉内化、自愿践行的过程。换言之,道德教育不等于政治教育,也不仅仅是政府行为。 其二,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厌倦心理。由于长期形成的“政治挂帅”的思维定势,人们习惯于从政治、阶级或阶级斗争的角度看问题、提要求,所谓“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爱国主义、大学讲文明礼貌”,就是对以政治为主导的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挖苦和嘲讽。如果在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沿用“左”的那套做法,把道德同政治相提并论,实际上是降低了政治的要求,而抹煞了道德自身的地位和功能,从而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如何避免和克服这一误区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决议》还进一步强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相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些关于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的阐述,虽然包含着政治的要求,但更多的是从道德本身的角度作出规定,这就为我们加强和改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误区之二:在目标定位上,重理想要求,而轻现实规范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在道德建设的领域中存在。学术界早就有关于“道德层次论”的观点,其目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主体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认知水平的不同,其所能达到的社会修养程度、境界也是有差别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4〕这里所说的先进性就是道德的理想性要求, 而广泛性即是道德的现实性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把道德要求区分为理想道德和现实道德两个层次。在现阶段,理想道德主要是对社会的先进分子如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己奉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并以此作为榜样的力量,带动全社会的道德进步。现实道德主要是针对社会所有公民、一般群众提出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是在全社会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当前正在全国普遍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社会服务承诺制活动,就是最基本最现实最具体也是最有效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它引导规范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以往道德教育的误区之一是,在目标定位上,重理想要求,而轻现实规范。一开展道德教育,就是讲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应该肯定,这些先进的道德思想是值得提倡和宣传的,也是能够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的。然而,如果脱离现实的经济关系和道德主体的认识水平,一味地强调无私奉献、自我牺牲,而缺乏现实可行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教育只能是抽象空洞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