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培养的人,既要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政治思想觉悟,又要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能力。其中包括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品德能力。所谓品德能力,就是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关系的能力。或者说是个体完成品德活动的本领,如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道德评价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等。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编写的《学校管理学》一书中十分强调对中小学生的品德能力培养,该书中提出“四个必须培养”,即必须培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必须培养正确认识他人和公正评价他人的能力;必须培养分清是非的能力;必须培养勇于创新的能力。为什么如此高度重视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呢?我认为: 其一,品德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有机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仅包涵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的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且也包涵人在交往过程中(其方式和手段)的自由和谐发展;同时还包涵更高层次的作为完整的人在精神和道德上,审美上和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指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又指个体的全面发展。人与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为社会道德,而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为品德。有人认为品德心理结构是由品德心理形式(知、情、意、行),品德心理内容(思想、世界观、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伦理内容等)和品德心理能力三部分有机组成,称之为品德三维结构,三维结构有机结合,就表现为人们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品德三维结构是按一定的关系与联系组合而成,互相制约,互相包容的有机整体。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个体品德心理三维结构论中可以明确个体品德能力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视了品德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什么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行为,什么促进学生自由和谐发展都是软弱无力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个体品德心理三维结构论为理论依据重视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二,培养和发展学生品德能力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重要标志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实行“一国两制”。在这个新时期,各种不同的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伦理道德、道德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给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和变化。摆在青少年面前的是更多更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考验,受影响者接受下来的东西,可能是带正号,也可能是带负号,或者是兼而有之,为使青少年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作出正确的抉择,每个教育者在加强学生共产主义道德知识传授的同时,应加强对每个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学生品德能力呢?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体会到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从小学生抓起,从小事做起。年轻一代的品德能力,要从小抓起。199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江总书记为少年雏鹰行动作了重要题词,要求少年儿童要有“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五自能力。“五自能力”的基本点是培养少年儿童在活动实践中掌握必要的科学思考方法和形成基本行为习惯,这是迎接新世纪挑战而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培养跨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美德大多存在良好的习惯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养成好品德及培养品德能力的基础。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应重点抓好良好行为习惯及品德技能的培养。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委于1989年制定了《动力区小学德育基础训练实施细则》,《细则》把《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十大内容分为22个项目,66个训练内容,226个训练点,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进行品德知识传授和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技能训练。该区哈汽一小,多年来,注意了从具体小事抓起,注意了知行结合,突出品德行为和品德技能训练,全校师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讲文明、懂礼貌、尊老敬贤形成风气,读红书、学雷锋,好人好事层出不穷;高年级学生自我批评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明显提高,一代新人正在茁壮成长。中小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渐进性和阶段层次性。对小学生要侧重于品德行为习惯和品德技能的训练;对初中学生要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对高中生要培养他们对不良影响有一定识别和抵制能力,并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要正确处理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的关系。哲学家柯普宁说过:“知识是人的各种概念的总和,人从理论上对他研究的对象和掌握情况就表现为这些概念。”这个知识概念的外延,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当然更包括伦理学方面的道德知识(对道德本质的认识)。道德知识是社会人的内在东西,道德能力是社会人的外在表现,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道德知识是形成道德能力的基础,并指导道德能力的服务方向,也就是说,只有正确地深刻地认识社会中是与非、荣与辱、善与恶等问题,牢固地树立起无产阶级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能力才能有牢固的基础,才有力量,才能保持道德能力巩固和发展的持久性。当然道德能力的运用与发挥又能促进道德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根据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的辩证关系,我们在训练学生道德能力时,不能忽视道德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品德能力牢固地建立在品德知识基础上。 三、要从青少年时代注意解决好人生观与价值观问题。道德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利益同个人利益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利益同广大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社会主义社会利益(也就是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问题,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中指出:“要使我们的干部牢牢记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最高宗旨,不管现实生活发生多少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不能改变,否则就会变质变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首先得解决为谁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也就是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问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讲,在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过好金钱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社会性课题。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最好不要到了老年再思考,人老了再思考就来不及了;要从青少年时代就注意解决好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内涵和灵魂。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光辉著作是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做人的指路明灯,是中小学生学会做人的最好教材。当前,在组织学习孔繁森、张鸣岐,李润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时,应引导学生反复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做到常学常新,逐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意识,使无产阶级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青少年头脑中扎根,不断增强抵御资产阶级人生观和价值观侵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