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特殊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尤其需要讲究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中,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在塑造人们灵魂、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调动人们积极性,完成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它是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把工作方法比喻为过河的船或桥,强调没有桥或船就不可能顺畅到达彼岸。长期以来,我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根据客观实际的情况和发展变化了的历史条件,不断更新和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其优良的传统。例如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有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等。这些方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它不仅强调了社会教育、学习教育以及自我提高的重要性,而且特别强调了它们三者之间的统一性。利用这些方法,我党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人才和党政领导骨干,他们为我党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党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最直接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高校“四有”人才的培养无不要依靠它来作保障。而正确的方法方式,是加强这一保障的直接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及其根据和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而教育方法的选择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同一种内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教育方法往往又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教育内容。对于某一特定的教育内容来说,其教育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对象的情况,以及变化了的形势和环境,即因时因地为转移、因条件因人而异。同一类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以及同一层次的不同群众和个体在不同时空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也是确定教育方法的重要因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和特定的群体中进行的,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是有较大差异的。同样,同一专业中不同的年级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年级的不同对象的思想品德状况又有上、中、下的情况。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殊的情况。当然,从一般意义上说来,不管教育方法如何千变万化,思想教育的目标无非都是通过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的形式去实现的。因此,最终采取什么方法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强调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舍。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迅速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观念。高校这个青年人最集中、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对社会的变革不可能无动于衷,在其现实表现上,反应更快捷更强烈。更富有现代意识的青年学生向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对高校思想教育本身来说,其面临的则是更为严峻的挑战。高校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虽然积累了很多经验,有很多好的办法,原有的传统的有效方法固然可以继承,但毕竟不能停留在原地踏步、勉强应付的水平上,它需要不断创新,需要科学地选择。而且这种创新和抉择的需要比过去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只有抓住机遇,重视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加快改革的步伐,改进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温故而知新,在教育过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主动的地位。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自主性、竞争性以及等价交换特征,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必须跟上新的形势,迅速摆脱过去那种单调的说教、单向的灌输、简单的“你说我通”的方法,而向具有平等对话气氛、开放式的、自我感受与现实生活的自我审视和比较的方式方法过渡,引导人们自觉去评判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确立人生的正确位置。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的根据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总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是一个动态的不稳定过程。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客观环境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从思想的规定性看,它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从量的规定性看,思想状况则具有一定的范围性;从思想的发展变化趋势看,它又具有不同的阶段性;从思想存在的内容和形式看,它还具有社会生活的广泛性;而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看,思想在不同阶段的状况则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总之,人的思想是以纷繁复杂而多彩的形式存在的。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身具有多样性和适用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每一种方法并不总是万能的,也不具有完全等效的可能。这说明,思想教育方法上有抉择的需要。这种抉择的原则第一是要坚持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对象的协调性。方法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从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入手,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方法的最佳方案,做到既有的放矢,又使得教育方法、内容、对象三者之间处于一个和谐协调的统一体之中。如师范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德育的内容、对象除了共性部分外,就有较大的不同点。师范院校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是德育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教育方法上显然要与普通院校有较大的区别。它可通过教育实践、树立师德典型、教师形象自我设计等活动加强理论教育的效果。第二是要坚持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对象层次的适应性。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是具有一定层次的,教育方法的选择应照顾到不同层次,才有可能为多数的教育对象所适应和接受。就高校而言,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要求有所不同和侧重。因此,在教育方法上也就不能整齐划一、铁板一块了。第三,要坚持教育方法对教育内容、对象影响的实效性。教育方法的选择要着重考虑它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效用。当代青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龄人的感染,对现实中发生在身边的先进事物容易产生共鸣,有一种亲切感和仿效倾向。而对上辈的先进典型则多数觉得有较大的距离感,认为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不可比,也不可学。他们的崇高的境界和非凡的事迹,只能令人赞叹而无法企及,因而无法从内心去产生趋近。据此,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就应注意挑选同龄人的先进事迹,这会更具感召力和说服力。同时要反对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不搞繁琐哲学。要提倡方法上的简易而具实效、自然而富有技巧。那些兜圈子、拐弯抹角的方法,只能使人不得要领、无所收获。最后,坚持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的正导性。思想教育强调以正面教育为主,主张多做宣传鼓动工作。正激励的方式有助于创造宽松愉悦的气氛,使教育对象能够自觉地把枯燥的说教变为有趣味的精神食粮,又不自觉地达到最佳的领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