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委要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经常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思想政治状况,用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各项任务的完成。”党中央再次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削弱了,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在多方面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从1995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团结,发挥我党政治优势,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作了积极有效的努力。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中,忽视了我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关键的问题是,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还缺乏应有的认识。本文试就思想政治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肤浅论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客观性 如果说自然科学及其一般的知识文化教育是精神文明的非意识形态部分,那么,社会科学及其相关的知识文化教育和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倾向、价值取向、社会风气等等,则是精神文明中具有意识形态特点的构成部分。后者往往被概括为“思想道德文明”。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思想道德文明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如何,关系到现代化事业之共同富裕价值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怎样。显然,我们党所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整个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思想道德文明建设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有力杠杆。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来讲,它为人们提供一种社会的精神力量,它们处的地位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促进或阻碍社会的进步。这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社会的独立力量,它的发展除了要受到社会存在的直接制约外,也离不开它自身发展进程中的继承和创新。随着社会分工,阶级的出现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使这种精神力量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代表反动阶级的精神力量维护旧的经济基础,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产生和发展;代表先进阶级的精神力量则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新的经济基础服务。任何社会形态都始终存在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社会矛盾运动,它们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从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确立自身的客观地位,发挥应有的能动作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客观性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地要为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从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客观的。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以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为基本前提。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一信中指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是原始的起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条件起作用,然而是第二位性作用”。[1]这就表明精神来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而物质也可以转化为精神。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一贯高度重视革命精神的能动作用。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销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由此可知,精神能够转化为物质,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物质动力是最终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物质动力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追求美好理想的基本动力。我们党遵循这一马克思主义原则,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实行了改革开放方针,也是为了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为人们提供物质动力。但是人与动物不同,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更高级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需要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能够使人们正确认识物质需要,并为实现共同的物质利益而斗争。 由此可见,在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不能孤立地看待精神动力的作用,一定要把精神动力和物质动力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威力。重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建设,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正确处理了二者的关系,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缺乏对物质与精神的全面了解和认识,也曾产生过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无限夸大精神动力的作用,宣扬“精神万能”,贬低和否定物质建设的重要性,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同时也严重摧残了科学文化教育。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真正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就有一个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作用的问题。既不能夸大精神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精神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物质与精神建设两方面的辩证关系,是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关键。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要实现这一要求,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保证党的领导作用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