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主要借歪曲和否定党史和国史而否定我国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思潮。这种思潮严重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安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现实需要,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演变和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一般指的是对历史采取完全否定的一种错误态度和系统观点。我国目前所说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指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掀起的“文化热”中,我国出现了全盘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吹全盘西化的文化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以1988年播放的《河殇》为代表。1989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气候”和中国国内“小气候”发生巨大变化的不寻常的一年并曾一度酿成社会动乱。此后,特别是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瓦解,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在国际上掀起一股反社会主义、反共产主义运动的逆流。其间,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喧嚣一时。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方励之等人叫嚣要“清算毛泽东主义”“清算毛泽东主义的影响”①。刘宾雁鼓吹“中国的改革只有彻底否定毛泽东后才能获得成功”,“中国总有一天是会像苏联彻底否定斯大林一样地彻底否定毛泽东的”②。1995年,刘再复等人提出的“告别革命”论在我国内地开始蔓延。进入21世纪以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滥成灾,借助于互联网,流毒甚广,影响到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把这类错误思潮概括为完整的“历史虚无主义”概念是1979年陈云在给吴宗锡的信中。陈云在阐述说新书和说传统书的辩证关系时,指出:“闭目不理拥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书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③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④“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⑤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搞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无论革命也好,反革命也好。”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心理舆论战,是西方西化分化中国的文化途径,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是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是一场反对西方和平演变的宣传战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战。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否定革命史、党史和国史,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点。第一,全盘否定革命。把革命完全当作一种破坏性力量,否定农民起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十月革命,认为只有资产阶级“启蒙”才有建设性意义,主张告别一切“革命”。第二,否定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历史必然性,主张近代中国应该走以“英美为师”的所谓“正路”,叫嚣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第三,否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践。宣称新中国前30年搞的是“农业社会主义”“封建社会主义”。第四,歪曲党史和国史的主流、本质。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和堆积,新中国的历史是一团漆黑,没有任何进步意义。第五,抹黑、丑化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集中攻击毛泽东。全面替中国近代统治阶级翻案,美化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否定劳动人民及其领袖。第六,否定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认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应该走向“海洋文明”,与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普世价值”接轨。 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形态多样,实质都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史学著述、文学作品,借助新媒体,在中国社会广泛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第一,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形成一股政治势力,掌握了一部分阵地。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的幌子,宣称借助新发现的“材料”“日记”“档案”等来“重构历史”,颠覆过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基本历史定论,表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诉求。第二,与境外反动势力相策应,与国际政治斗争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时的必然现象,是对西方错误思潮的呼应,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我国的“第五纵队”。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与近代以来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主题有着密切关系,与国际政治斗争形势相起伏。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反华反共思潮在中国的反映,其代表人物是西方反华反共在中国境内的代言人。第三,以唯心史观为圭臬,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外衣,以支流否定主流,以现象否定本质。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史学,典型地以论代史、以论改史。对这种主观主义方法,列宁批评说:“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