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育渐趋成熟的时期。学生的许多关系未来一生的能力和素质,大多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甚至可以说,完美的大学生活是完美人生的基础和真正开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大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确定合理的教育目标、选择科学的教育内容、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把院校的培养目标具体地分解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中,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重视公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教学生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从整个社会范围看,我们的德育过分偏重理论,轻视实际践履,而且起点和目标过高,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以至于一些从小就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在大学生的身上都难以寻觅到。而且可悲的是我们的大学生普遍自我感觉良好,根本意识不到自身言行的失范之处。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失德、失范行为不仅不感到难为情,反而以为“新潮”,引以为自豪。 公德教育首先要唤起大学生的公德意识。要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应当有什么样的形象。我们不妨在全社会搞个关于大学生形象问题的讨论,让大学生尽快意识到自己的现实形象与社会期望的形象之间的巨大差距,意识到他们的道德水平与即将肩负的社会责任不相称的严重程度。更要教育学生尚德修身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一个人做人的起码要求。大学生修身实际上是补课,是教大学生记起小学生就该懂的道理。 其次,公德教育要从小事抓起。北大学生在所有厕所里张贴了“便后冲水,请做文明人”的纸条,提出了“修身请从冲厕始”的口号,发表了“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起”的宣言。因此,公德教育应当从小事抓起,应当以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如言谈举止规范化,讲究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尊老爱幼、爱护公物、勤劳节俭等等。这些小事往往体现着一个学生明辩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成人的最基本条件,决定着他们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再次,公德教育要求真务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作风。公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内在素质,不是表演给公众看的文艺节目。三月五日学雷锋,是每个学校的固定节目,现今的学法儿除了贴标语、挂横幅的所谓“掀起新高潮”外,无非是车站搞卫生、校门口摆小摊儿——义务修车、义务理发……这样的形式主义做法除了让人得出“黔驴技穷”的结论而令人反胃外,哪里还有丝毫意义?!学雷锋、做好事应该是一个人内心善意的自然释放,这善意应该是“流”出来,“涌”出来的,而不能象挤牙膏那样硬生生地挤。因此,公德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形式主义的教育方式只有百害,决无一利。 法律与道德一样,也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就目前的现实看,金融院校的学生的法律知识普遍较为贫乏,法制观念十分淡薄。大部分学生除了对与自己专业有密切关系的法律较为熟悉外,对其他法律、法规不过略知一二,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行为、专业和将来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精选出一些重要法律,利用课堂教学、学生业余学法小组、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收看法制教育影视片、参观劳改劳教场所、旁听法庭审判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懂法、守法、善于识别和勇于制止违法行为,学会用法律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加强成才教育,教学生做有实力、有才能的人 高校是人才的摇蓝,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成才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成才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工作效率。渊博的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前提。但是,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学校园里把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学生不占多数。经过高考冲刺跨进大学校门之后,十余年寒窗苦读,梦寐以求的目标实现了——他们终于圆了大学梦,放松心理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演变为轻学心理和厌学情绪,学习动力系统中只剩下“不必补考、不要留级、找个工作、万事大吉”几个要素还在发挥作用。仍然保持着高中时那股“拼劲儿”的学生也属个别,混文凭的学生倒是很多。 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工作效率的首要途径是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首先,要使大学生明确,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已经使中国社会告别了大学生犹如“凤毛麟角”的时代。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对知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要使学生尽快从“天之娇子”的梦境中醒来,清醒地认识到他们面对的社会将是一个人才竞争、知识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要告诫学生,尽管拉关系、走后门、找靠山、行贿、请客送礼、投机钻营、阿谀奉承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在人才竞争中还在发挥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正常、健康、合理、有序的人才竞争机制势必在不久的将来随之确立,并将日臻完善。大学生意欲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胜,最有力的法码莫过于“既有文凭、又有水平”。只有认真读书、刻苦学习,才能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