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7)3-0025-06 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1]24,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是其题中应有之意。目前相关研究成果集中在探讨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问题、面临的挑战、需遵循的原则等方面,而对基础性问题如基本结构、运行机制的探索稍显薄弱。这就容易导致学者们在进行交流时出现自说自话、各说各话的局面。因此,厘清基本结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其中关键在于明确结构划分的标准。笔者看来,一则需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二则需要依据学科承担的时代任务,三则需要把握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结构划分需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历经了3个发展阶段。一是学科初创时期,标志着科研活动步入正轨,产生学科话语群;二是学科发展时期,在经历3次课程方案调整之后奠定了教学话语群的基础;三是学科跨越式发展时期,随着科研水平与培养层次的逐步提高,宣传话语群也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学科初创时期,为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把握,产生由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基本原理等构成的学科话语群 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把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用真理武装人民头脑和发动群众作为革命斗争的主要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自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生命线”的论断以后,毛泽东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文章集中总结了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我们对“政治工作的研究有第一等的成绩,其经验之丰富,新创设之多而且好,全世界除了苏联就要算我们了”[2],但由于受到战争条件的制约无法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全国人口文盲率较高,专业政治理论教员、政工干部极度缺乏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停留在经验层面。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思想政治工作才在拨乱反正中逐步走上正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1980年5月,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命题并展开相关讨论。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不仅明确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专门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还首次提出要实现政工干部培养的正规化,要求有条件的高校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3]教育部为了落实上述会议精神,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决定1984年开始招生。这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 梳理学科从无到有的这段历史不难看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学科初创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已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出丰富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是为了概括、归纳、总结这些实际工作经验,把握教育的客观规律。学科的正式建立廓清了科研的边界,在研究活动中产生了独特的概念、观点、原理等,由此构成学科话语群。 (二)学科发展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经3次方案调整,形成由教材话语、教案话语、讲授话语等构成的教学话语群 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各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国家层面先后制定了3套建设方案,明确规定了教学目的与内容,在学科话语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教学话语群。一方面,3套方案强烈的问题意识导向,为教学话语群的形成指引方向。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正轨,社会急需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的建设者。为此邓小平特别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4],“85方案”因此将育人目标拟定为“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5]1069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各种社会思潮也冲击着主流价值观。此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培养合格建设者,更要塑造具有坚定信仰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于是,“98方案”提出“当前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决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一主要任务”[5]182,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础。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攻坚期。因此“05方案”提出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式,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5]213-214可见3套方案都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导向,始终以解决时代问题为目标,为教学话语群的形成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3套方案始终遵循教育规律使教学话语内容愈加丰富。“85方案”强调紧密联系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从“中国革命史”讲起,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方法论课程学习。同时设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加强学生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理解。“98方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满足学生“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需求,将原“马克思主义原理”细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便于学习理解。随着学科发展的不断细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把握亟待加强,“05方案”将哲学原理与经济学原理又合并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综合了“中国革命史”与“毛泽东思想概论”的部分内容设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国际国内格局,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3套方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都基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把握,为教学话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