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5)5-0048-04 大数据具有海量、复杂的信息属性和高端、前沿的技术特征,正在全方位改变着人们观察、分析和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和变革路径,成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和创造新价值的源泉。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的新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新时代 “大数据”一词由英文“Big Data”翻译而来。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其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1]。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基于大规模数据基础上挖掘、运用和创新的“数字时代”。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的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指出: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3]。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界定,大数据的特征可分为四个方面:海量的数据规模(vast)、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IBM认为大数据具有三个特征,即种类(Variety)多、速度(Velocity)快、容量(Volume)大;以IDC为代表的业界认为其满足“量大、多样化、快速化、价值高和密度低”特征。可以看出,海量数据、运转快速、分类挖掘等特点,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征。因此,大数据不仅是指呈现出的海量化数据,而且是指对这些以非结构化的、无法用传统方法进行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用,探求不同因素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对策提供科学性和实证性支撑。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作出的重要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构建一体化数据平台,汇集师生在公共网络平台以及主题性网络问卷调查呈现的公开数据,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实证性量化和问题呈现。正如《大数据时代》描述的那样:“数据就像一个神奇的钻石矿,当它的首要价值被发掘后仍能不断给予。”[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面临着这样机遇。 这些机遇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数据分析即时性获取学生思想行为动态。根据动态信息数据库,通过思想行为数据抓取和分析,以可视化方式即时呈现学生思想行为动态、价值导向和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等,以图表、曲线以及各种构图呈现出学生近期或目前正在关注的社会热点、思想问题等等;二是克服基于经验或直觉的推断缺陷,能够实现“全样本”的数据分析和整体性“精准描述”,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策具有科学性、实证性支撑;三是充分发挥个性化教育教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数据分析呈现出的问题,对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针对性教育,如开设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融入、个别谈话辅导等,同时教师教学增加视频、图片、图表、主题微电影等方式,实现师生线上线下、即时互动,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大数据引发的深刻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大数据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着一些现实的挑战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大数据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高校以传统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为主导,缺乏动态把握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想行为状态的即时呈现,有的教师或管理者缺乏对大数据重要性和功能性的认识,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变革;二是教育政策、评价体系等激励性政策制度不明晰,缺乏各类资源支撑,应用大数据实践教学主观动力不强;三是数据搜集系统平台搭建、公开性数据和个人隐私数据界限不明确、数据分析技术及算法公式难推导、数据挖掘人员能力素质以及硬件软件数据采集财政投入不够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和运用。 二、大数据时代实践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原则 笔者基于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教育研究中心近几年来运用大数据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量化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总结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力求在理念和原则方面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一)运用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个新理念 一是量化图式理念:把受教育者思想行为以数据方式进行汇集,整合不同领域数据,根据评估体系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可视化的精准图示。大数据时代开启了研究以“人”为核心的“镜像世界”,人的网络言论行为是现实世界人际交往和思想行为的反映,能够以可视化的“镜像”方式展现着人的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数是万物的本原”的理念[4],将数据提高到本体论高度。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客观世界,乃至人的精神世界的表征和“尺度”,实现世界的数据化。我们提出“数字是人的尺度”的论断,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交往、生活等不同领域行为轨迹以数据化方式集成整合,对数据进行科学量化,最终以可视化的彩色图形、图标、曲线等方式勾画出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排序、思想行为特点、教学质量走势等等,从而形成受教育者的整体思想素质的评估和预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策科学化、教学质量评价客观化、监督制约过程化提供了重要实证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