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前提,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使其在本真意义上真正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身规定性 通过深度阐释、解读和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分析透彻、论证清楚、阐释全面,既是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这些价值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得以广泛践行的重要前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真规定性蕴涵于并决定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它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价值系统,体现出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多维度地规定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等方面的性质和内涵。人们注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庞大和丰富的内容以及理论性的表述制约大众对体系做出准确理解,因此研究凝练“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就成为一段时间以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从最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后,对该问题的研究就已经展开,学术界对提炼与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过各种表述语,做出过各种论述,林林总总、莫衷一是,直到我们党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个倡导”,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由“多”到“一”的创造性转变。“一”是基于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广泛接受了各个不同的视角及看法,汇聚了关于这方面的不同观点和不同意见的结果,是出于最大限度地包容“多”的“一”。但“一”本身包含着“多”的事实,内在需要“多”的内涵的敞开和明晰,推动着人们对“一”的意义做出更深层的理解和把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的内涵的本质规定,从根本上讲,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前提所限定和规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就此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理念为对象,倾向于立场、观点和态度等具有性质、本质意义上的富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价值理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着眼于体系,倾向于层次明确、逻辑缜密、内容规范的建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形式更为言简意赅、精炼以及通俗易懂,注重精确性、简洁性和浓缩性,内容上更强化实践导向和现实可操作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强调理论整体的意识形态性质和内容层次的规范性、逻辑性、延展性,突出表达的理论性、宏观性、体系性。由此,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到一定阶段,为了使其进一步向前推动,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必然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内容所蕴含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提炼和概括成为价值观,便突出和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性,从根本上显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定在和逻辑之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层次、内涵性质和培育方向。即马克思主义规定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规定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规定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规定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人们已关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些概念表述上与其他社会形态的价值观相近、相似甚至相同,还显现不出自身特质。因为不同社会形态、历史发展阶段、历史文化积淀和国情的不同,其内涵规定必然具有本质差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本质规定性,唯有透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得以开显和澄明。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映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精髓并由之加以限定 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的自由,是摧毁权力自由基础上的人的依附性,实现基于平等意义上的自由,是消解资本自由基础上的物的统治即不是“资本压榨劳动者的自由”[3](P227),而是展现人的真正独立性,真正追求和绽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自由个性。就民主来讲,在马克思主义框架下,“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3](P293),这意味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它涵盖社会主义各领域,是全方位的人民普遍参与和当家做主的真实民主,明显异于并优于资本主义主要限于政治领域的片面的虚假民主。在资本主义社会,公正是次于自由的程序性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公正不仅是程序性的,更具有“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4],公正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首位价值观。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汲取人类共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治国等重大方略的核心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整体的价值追求,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诉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特色和目标,使后者不仅体现社会主义性质,也呈现出中国特色,突出民族特点、属性和目标任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理念所呈现的现实意义,就是把我国建成一个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和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它表达了社会主义中国现阶段在各领域建设的客观规定和内在要求,展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显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愿景,反映了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思想结晶,体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改革实践的高度自觉和自信,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展现了核心价值观内在具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很显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动力,共同服务并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思想,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提出的根本要求,规定了社会主义中国公民个人遵循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它从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这几个方面,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具马克思主义的共性与中国特色的个性,既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又确立中国公民个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准则,从而用自己的思想认知、文化传统和实践经验去界定、发展与其他社会形态拥有共同形式的价值理念。当前,一些学者极端式的以西方具有特定内涵的自由、正义、民主等价值观思想为尺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证实或证伪,似乎没有这些西方理论的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法性和真理性就无法确证。这样做不仅在理论表达形式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附和西方理论而文风抽象、晦涩难懂,将普通大众拒之门外,而且在核心价值观内涵性质解析上也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规定,偏离了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