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997(2014)10-0032-0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总目标和总命题。如果说,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点题”,十八大从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郑重展示了推进这一建设重任的总体行动纲领的话,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宏阔视野下,进一步就如何有效“解题”指明了基本的路径遵循。深刻认识文化强国建设意义之重、形势之迫,是增进全民族文化建设自觉的重要前提;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心环节。 成为文化上的强国,重享文化兴盛的尊严、荣耀与泽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图强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悔的重要目标和动力。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便曾这样描述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的新中国:“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1]迎着新中国成立的曙光,毛泽东再次深情而又豪迈地宣告:“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2]60多年来,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艰韧前行的新文化,始终是我们建设新中国之“新”的重要领域,是世人读懂新中国之“新”不可忽略的重要篇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当下,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有基础、更为紧迫,也更为响亮地成为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文化的繁荣,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撑。一如马克思所曾指出的那样:“不论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普遍的学术繁荣一样,也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也具有最终的至上权力”。[3]当代中国,已经从当年的“一穷二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的增进同时也恢复和增进着我们创造文化新辉煌的信心与渴望。就此而言,我们的文化强国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精神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于外,当今世界,文化力量越来越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构成,文化领域越来越成为国力角逐的重要场域,许多国家尤其是大国、强国都纷纷推出各自的文化战略,着力构筑文化高地、凸显优势,文化竞争已然愈演愈烈;于内,站在复兴新起点上的中华民族,越来越需要通过文化资源的涵育与开掘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注入新理念、添助新动力、赢得新品质,越来越需要以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愈益强劲的思想文化需求,越来越需要弘扬主流价值文化以聚神聚气引领方向。国际文化竞争的激烈与复杂、西强我弱文化格局的逼人态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求当下的中华民族再也不能陶醉在曾经的文化荣光里,而必须激情奋起,以新的文化创造回应现实的发展课题,立居于新的文化高度以真正成就民族复兴的梦想。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关键”与“中心环节”之论,深刻揭示了创造活力与文化的兴盛繁荣、发展进步之间的内在关联,值得我们反复体味。 文化强国是一个状态。这个状态最有力的支撑,是文化创造的活力。一个国家文化创造活力的大小,决定着其文化发展的高度;文化创造活力的消长变化,决定着其在全球文化格局中所处势位的起落涨伏。中华民族曾经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与创造活力,铸就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长期在人类文明史上标指潮头、引领风流。这种文化上的辉煌,层层向外辐射,一直辉映泰西,为世界多民族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技术推动与文化思想启益,为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注入了鲜明的“中国元素”。马可·波罗等人关于中国的记述,一度“倾动全欧”,“不知唤起了欧洲中世纪的多少迷梦”,“像惹人喜爱的魔术一样,影响着欧洲人的想象”。到了18世纪,中国文化更是在欧洲“激起一种风气,一种趋向,以至一种动人的神往”,欧洲著作家们“滥用中国文明达到了惊人的程度”。[4]但是,18世纪之后欧洲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则渐失颜色,中国文化的实际落伍,则较此“认知的转变”还早2个世纪便已悄然开始。细述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长期领先之后,英国作家威尔斯曾这样发问:“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但“看见中国得到了这么大的成就,为什么它不能有更大的成就呢?”。[5]答案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一条,即中华民族曾经充盈足沛的文化创造活力在多种原因的抑压中日渐孱弱。 以创造活力之强而求文化之盛、国家之强,是文化发展规律对我们的要求,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我们当下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由先进文化精神引领、强大文化能力推动、积极文化心态支撑、良好文化形象展示,从而能够对当今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文化精神是文化之魂,没有先进文化精神的确立及其引领作用的有效发挥,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居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成其为文化强国。文化能力集中表现为一个文化体系指向未来、更化兴替、前驱超越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存在与不断增强,任何一种文化体系都会失去其内生性发展的基础。文化心态是一个国家从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社会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反映现实而又影响发展,以自闭、自恋、自卑、自污以及浮躁、低俗等为特征的文化心态,既不匹配于“文化大国”,更难支撑起“文化强国”。此外,一个国家是否成其为文化强国,既是一个客观事实,也需要有与之相应的主观认知。只有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高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同,其文化强国的地位才能得以真正确立,与此相应,文化形象也便成为文化强国建设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态、文化形象之间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整体共生。文化创造活力是文化能力的本质体现,同时也贯穿于文化精神、文化心态、文化形象等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推动这些文化强国建设关键要素整体性发展最重要的关联点,亦即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