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3)06-0034-06 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何以存在与发展这个基本前提进行的一切理论探讨,均离不开对人的生命活动存在方式的本质追问。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方式是什么?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在此,我们将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生命存在的实践本质思想视域中,探究人所独具的存在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之间的关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人性根源。 一、实践: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方式 关于人的生命存在方式的本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过不同的看法。苏格拉底认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①,强调人是一种理性的存在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谁也不会选择单独一个人去拥有一切善。人是政治动物,天生要过共同的生活”②,阐述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社会动物的思想。在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看来,人“是符号的动物”,“正是符号思维克服了人的自然惰性,并赋予人以一种新的能力,一种善于不断更新人类世界的能力”③。这些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人的某个或某些特性,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人的生命存在方式的本质及其特征提供了宝贵的思想之源。 从本质上看,人的生命存在方式与动物生命存在方式的根本区别究竟是什么?人之生命存在方式具有怎样的特征? 关于人的生命存在方式,马克思曾有过许多精辟阐述。他认为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是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人④;人具有区别于别的生命体的类本质特征,即“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⑤;而且,“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己”,“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⑥。人作为“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有意识的”的人,存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之中,并通过“感性的活动”使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生现实的变化。“感性的活动”指的是人在人与世界关系中,既变革外在的客观世界,同时也改变自己内在的主观世界,并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示出来的活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这种独特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既不是黑格尔所说的那种人对绝对精神的认识活动,也不是费尔巴哈所指的人对自然界的“感性的直观”,而是人改造世界、创生自身的具体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这种现实的、感性的、体现着人的主体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的物质性活动,是人之生命存在的根本方式。人的“有意识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也就是人的实践性的活动。 从马克思关于人及其存在方式所作的相关论述中,我们看到,虽然人是自然界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是作为自然生物产生的”,但人是迄今为止生命有机体的最高级形式。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与其他动物相比,已发生了质的飞跃。换言之,“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之外的动物主要靠外界已有的现成物生存;动物的自然本能活动,是一种仅仅维持自己肉体生命存在的活动。而人由于先天并不具有特定的机体功能去适应特定的环境,必须靠人自身后天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去变革对象才能生存下来,进而在改变环境中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第一,人的生命存在与发展,主要是通过认识、变革和改造对象的活动即人的实践活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并在需要及其被满足的矛盾运动中,也就是从需要到需要满足和产生新的需要再到新的满足,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持续进程中实现的。在认识和变革世界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人的生命基本生存需要不仅得到满足,而且得到发展。当人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又会生发出新的需要,催生新的满足方式。“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⑦在这种需要——满足——新的需要——新的满足的交相互动中,人在改造对象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丰富和提高。 第二,人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都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关联。一方面,人的需要源于人的具体现实的实践活动,即“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⑧。另一方面,人的需要又在具体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满足。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人的自然性的物质需要的生产劳动这一最基本的人类实践形式,就是在满足人之生命生存的需要进程中而形成和发展的。 第三,人是自己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发展史,就是人在物质生产劳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历史。物质生产劳动作为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第一需要。“人是唯一能够由于劳动而摆脱纯粹的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而且是要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⑨“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⑩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等都是在实践中产生与发展的。这种现实的、感性的、体现着人的主体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的物质性活动即实践。人之所以必须且能够“实践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上,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