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999(2013)04-0134-05 1944年9月5日,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普通战士张思德在距离延安70多里的一个小山村——石峡峪挖窑烧炭,因炭窑塌方不幸牺牲。9月8日,党中央机关为张思德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敬献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张思德的名字从此与为人民服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广为人知。近70年来,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张思德,一方面表达对他为党的事业、人民利益默默奉献、鞠躬尽瘁的景仰和钦佩,另一方面也从中汲取人生路行进中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换言之,张思德短暂的一生并不轰轰烈烈,也不惊天动地,但他的生命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人生智慧,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为人民服务”是张思德根本的生命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命价值是人们对于自我身体、健康、生活状态的感受、感悟,以及生命所具有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理解与认同。而生命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总体看法和生命价值的根本观点,反映一个人基本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和生死观念。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观积极与否至为重要,决定着这个人生命的性质和方向,同时也是对其他人作了一个或好或坏的示范。张思德“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1],他的生命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也蕴含了人们向往真善美的正义情感和价值理念。 1.革命需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大局意识 革命事业、群众利益在张思德的心里是至高无上的。正是基于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他自觉服从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荣辱,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主义战士的大局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执著追求。1933年,张思德参加了红军,逐渐树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明白了为苦难的老百姓当兵,为人民的解放打仗的道理。经过长征的艰难跋涉,张思德随部队来到陕北,先后干过通讯、烧炭、开荒、纺线、警卫等工作,在职务上重复着从战士到班长、又从班长到战士的轮换。他说:“做什么工作,都是为党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当兵干工作,干哪一行都是为革命大厦增砖添瓦”[2];“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还是革命的需要”[3]。他参加队伍早,战功卓著,又工作在毛泽东身边,但并不因此而骄傲或为自己捞好处。与他同期参军、甚至比他晚入伍的战友早已提升为营长、团长甚至旅长,他也不因此而黯然神伤。后来回到烧木炭的岗位上,他还是没有任何怨言,仍然是认真战斗和工作。 2.精益求精、勤于学习的敬业精神 张思德坚持干啥就要干好啥的工作信条,于任何工作都当成上前线冲锋陷阵,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奋勇争先。无论是引人注目的首长警卫工作还是在默默无闻的烧炭岗位上,他精益求精的态度没有改变,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常常为领导和战友们所称道。张思德在通讯班当班长时,有一次一封急件要送到总参谋部,恰逢暴雨,他为防止信件被淋湿,就脱下布鞋,把信件放进去,两只对扣,贴身夹在腋下,赤脚在满是泥泞的山路上跑起来。到了王家坪,信是干的,人却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还有一次,张思德送信到90里外的南泥湾,羊肠小道很快磨飞了草鞋,又磨破了脚掌,他就剥了几块桦树皮,用草绳绑在脚上,一个来回,“桦树皮鞋”竟穿坏了好几双。进山烧炭时,张思德精通伐木、打窑、烧火、观色、出窑、扎捆等一整套工序。为了保证木炭的质量,他每每不等火温降下来就钻进炭窑,用布条裹着双手往外出炭。经过他和战友们的配合和努力,足足把烧一窑炭的周期由10天缩短为7天,提前烧出了几万斤优质木炭。 张思德事做得多,无论行军打仗,还是开荒种地喂猪养鸡站岗放哨纺线烧炭,都显示了肯动脑筋和过硬的劳动技能,这离不开他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张思德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为了干好工作,他十分酷爱文化学习,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实践锻炼来增长自己的才干。当时,延安的战斗生活紧张而艰苦,晚上学习灯油少,张思德经常砍些柏树枝照明或拣些大麻籽串起来当蜡烛点,或者在月光下读书。在工作和劳动的间隙,随时可以看见他手持木棍在地上或者拿上桦树皮和铅笔练习写字。他不但自己坚持学文化,而且还组织大家学习,没有纸张就用桦树皮当笔记本发给大家。他还做了沙盘,削些木棍,让同志们来练习写字。 3.艰苦奋斗、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 张思德对千百年形成的良风美俗耳濡目染,加之长辈亲友的言传身教,艰苦奋斗、仁爱他人、敢于担当潜移默化地成为他思考人生的重要基点。在长征途中,张思德三次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但他始终情绪饱满、乐观向上。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部队没有住处,就挖窑洞、搭窝棚,甚至露宿野外,践行了“在深山密林安家、向荒山野岭要粮”的战斗口号。张思德不怕苦,不怕累,赶早贪黑,挥镐大干,在警卫部队中是开荒最多的同志之一。到了晚上,他还不顾劳累,主动跑远路送信和文件,完成通讯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