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3)5-0013-0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指现实中活生生的个体或由这些个体组成的各种群体对外界世界的种种诉求,是人进行各种自觉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人之所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有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缘由。就社会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产物,是保障政治秩序和社会运行的手段;就个体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本质存在的体现,是个人立身行事的社会化基础,是个人自我完善的精神动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价值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互相依存 (一)需要是人的本性——思想政治教育因需要而生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规定性,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马克思说:“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联系。”[1]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需要是人生存状态最直接最深刻的表现形式,是人与其他物种的根本区别。人类对外界和自我所呈现的各种不满足状态,以及不断实现和满足的过程,就构成了人的本性活动的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起因与归宿。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实践中,形成并丰富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发展,促使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激发了人们追求生存、发展及与外界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促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是因为,在社会化人群交往形成后,思想萌芽与意识形成逐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糊到清晰、从分散到集中,并且开始形成公共认识与力量对比,这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主客观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是因为,伴随着人类社会化的不断深入,价值冲突与思想碰撞加剧,亟需构建群体规则,维护政治秩序和道德规范,来保障个体生存、享受与发展的权利,来推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这种本能需要的积聚,呼唤并催生着思想政治教育来发挥作用,实现其价值。人的需要理论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和持久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途径。只要人的需要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坚持;只要人的需要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更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是相始终的。 (二)需要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动力 人的行为规律表现为:需要—动机—行为,而且是三者的统一。需要不仅是人的行为的目标和方向,并且是维持具体行为的动力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人的需要大体上区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在这三个需要层次中,生存需要是基础,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延续后代的需要。享受需要是过程,是立足于生存需要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两种需要主要是维持人生存和生活的手段。发展需要居于最高层次,体现了人类生存的根本目的。由生存需要到享受需要、再到发展需要,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结构。但这个层次结果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三个层次的需要在时间上可以并存,在空间上可以并列,在比重上可以转化,在现实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需要的一部分,也是引导和帮助人们实现个体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途径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因人的需要而生,因人的需要而存,更因人的需要而发展。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总是一定社会需求的理想概括,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是直接服务于具体人群的需求满足。需求的层次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人性基础,需求的差异性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教育方向、丰富教育内容与手段的内在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具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彰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动力。 (三)需要的社会历史性和辩证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张力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随个人发展需要的不断满足而同步递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使人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还能为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教育人、培养人,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使人们从种种思想困惑中解放出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虽然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而逐步发展,但必然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需要对象、内容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因而它具有社会历史性。同时,作为人的本性的需要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一个自我生成、动态发展的辩证过程。 马克思强调,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需要。需要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有精神需要;需要驱动不仅表现为物质性需要驱动,也表现为精神性需要驱动。思想政治教育既重视物质需要,又重视精神需要,注意把广泛性需要与先进性需要结合起来,推动接受的实现。凡是需要,相对于当时的状况来说,都是相对超前的,同时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样,主体才能由此产生心理紧张,进而形成动机。人的认识、思维活动、实践活动无不因于需要,且随着人的需要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地提高和进步。社会历史性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具体的内涵与外延,辩证发展性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变化与革新,这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连接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并始终保持发展状态的现实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