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409(2012)07-0036-03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具体培养目标的统一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具体培养目标的统一,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实践要求。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其教育内容丰富,涵盖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多个方面;在其任务与方向上,则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培养目标有具体的历史时代内涵。从毛泽东要求人要有革命精神,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目标;从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均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培养目标所具有的具体的历史时代内涵。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还必须把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增添新力量。 再次,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培养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加务求实效,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以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当前,高校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应把它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严格学生管理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要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要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坚持严格管理能够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实践提供安定和谐的环境保障,营造严谨的学习科研氛围和良好有序的学习风气。严格管理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在严格管理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要将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紧密结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是复杂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矛盾转化是严格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可以采用思想引导、理解认同与尊重关爱等多种方式,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道德成长内在机制和价值认知规律出发,融入时代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视阈,不断创新严格管理的内容与方法,高度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及教育实效性,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管理的关键是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把学生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指标,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特别是与学生利益直接相关的工作。要多关心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景,注重“心灵沟通”[2]。 三、坚持主渠道与全面渗透的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要努力探索坚持主渠道与全面渗透相结合,建构和拓展教育载体,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注重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教育合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成人全过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积极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教育网络,释放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育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为大学生营造严谨、活泼的学术氛围。 第二,全面渗透要讲究方法艺术,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要将时代发展和学生的内在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从时代的发展语境出发,善于利用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新路径,引导学生的价值塑造和道德成长。 第三,注重主渠道教育与专业学习的对接和融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有效对接。同时,要通过社会调查、社区教育与服务、“三下乡”、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启发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为社会服务为社会作贡献中正确认识、教育和完善自己。 第四,全面渗透要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还要与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校园文体活动的营造、榜样人物的引领、社会实践的锤炼等课外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弘扬主旋律与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统一 弘扬主旋律是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实际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凸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依托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所凸显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加强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的引导,全面占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