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12)09-0004-04 道德气候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的道德现状及其发展态势。它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一是人们的道德觉悟程度。当然,人们的道德觉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一样的,按照学界的一种提法,道德觉悟程度有应时、过时和超时意义上的体现。二是社会道德的风尚状态。社会道德风尚也有好、中、差的表征。三是道德发展前景。就道德发展前景来说,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要求,不同的地域、民族或国家也有不同的道德生活境界和方式。 就我国若干年来的道德气候来说,学界一直存在着“道德滑坡”还是“道德爬坡”之争。“道德滑坡”论者往往例数社会上的各种不道德现象,认为社会道德世风日下,道德堕落日益严重。有的甚至认为经济发展与道德堕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有甚者,认为经济发展需要以牺牲道德为代价。有的学者则明确指出,经济学不讨论道德问题,经济学家研究道德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道德爬坡”论者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人们的精神境界,它必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发展的经济与落后的道德并存只能是暂时现象,就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说,经济发展了,道德必然进步。其实,“道德滑坡”论者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或者是以点盖面,忽视了大局;“道德爬坡”论者也不应该只是赞赏道德气候的莺歌燕舞,也应看到道德堕落的一面,以便有切实的对策来应对。 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道德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 我国若干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道德的总趋势是在不断进步的,道德气候是趋善和向前发展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观念在不断更新,德治理念在逐步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是人们的主体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人的完善和发展是道德的基本价值指向和基本目的,而人的主体意识是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没有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就谈不上道德的进步。因此,当一个社会关注个人的完善与发展,当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首先关注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并善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完善的时候,就意味着社会道德在向前推进。二是和谐关系资源意识在增强。社会道德良好或进步,关键还在于社会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同时还在于人们有没有把人际关系当作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换句话说,人们如果自觉地把和谐人际关系当作经济社会或国家发展的重要软实力,那么,社会道德将会不断完善与发展,将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三是理性竞争意识在不断增强。竞争不都是优胜劣汰或你死我活,理性意义上的竞争是把优胜劣汰当作手段,目的是共同进步与发展。这样的竞争是道德进步的又一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其本质上主张通过竞争,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最后走向共同富裕。 2.人们的道德资源或资产意识、道德功能意识在不断加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道德不仅影响着企业或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而且明显影响经济的效益和发展速度,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或经济建设的速度和效益。我国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出现的毒奶粉、苏丹红、有色馒头等事件,不仅影响甚或葬送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而且,使得整个食品企业的信誉受到影响,以至于让全社会商业信誉蒙羞。不讲道德或丧失信誉的企业没有立足之地,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社会道德的进步。应该说,对道德或道德资产的关注、对道德缺损以至影响企业发展的关注是我国道德进步的重要表征。 事实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将道德作为工具理性,自觉让其渗透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发挥着独特的经济增值作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道德观念的不可缺失。大凡有道德观念渗透其中的产品更受人欢迎,大凡有道德观念渗透其中的经济制度,更显科学和高效。尤其是以人为本的道德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管理经典,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我国许多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路顺畅,效益逐年提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中重要原因是尊重人、关注人性需求、重视合作多赢的理念已经渗透在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充分发挥了道德作为资产的角色和作用。 3.社会道德风尚在不断改善 无偿救灾、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已经成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尤其是社会慈善活动已经成为影响巨大的道德风景线。以赈灾为例,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的地震、洪水泛滥等特大自然灾害,给我国政府和人民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大考验。我国政府和人民面对灾难所表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救灾精神成了社会主义道德最好的诠释。一是真切而崇高的道德良心充分彰显。面对重大灾难,真切而崇高的道德良心在干部、军人、警察、医生和教师等各类群体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在或交通中断或天气险恶的情况下,强忍着悲痛和煎熬,在第一时间坚守在救灾现场,尽一切可能组织抢救或自救。许多人在救灾现场晕倒,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二是爱国爱人之大爱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凸显。大灾有大爱,真情系灾区,关爱汇暖流。在每次大灾难发生以后,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展示和增强。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高度关注灾情,纷纷以各种形式捐款捐物,以强烈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救灾中去。三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光大。在每次灾难面前,党和政府都对抗震救灾工作给予了坚强的领导,把“救人”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这既是重视生命、尊重生命,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四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极大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在历次特大灾难发生后都得到了真实而生动的体现。中央总是以最快决策建立对灾区的救援或支援机制,举国上下第一时间捐款捐物,人们排队献血而引起了交通拥堵,等等。可以说,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抗灾救灾、安定生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不仅进一步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与优越,而且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