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起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时,我们或许可以说出若干有关文学批评的存在理由及其功能,而且据此还能够显而易见地甄别出好的批评和差的批评的区别,并由此引发诸如文学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文学批评的判断力、公信力和权威性、文学批评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文学批评的困境与困惑、文学批评的出路等等相关的问题。我注意到,在这里,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反复强调如何处理好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相互关系,试图建构一种行之有效的当代文学批评体系,尤其是,怎样调整好文学批评审视文学创作的伦理基点和艺术“眼光”,使文学批评能够确立自己理想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关于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的是是非非也不绝于耳。人们时不时会发出这样的一些疑问:“为什么今天的文学批评丧失了其应有的权威性?”为什么会出现“文学表扬家”和“酷评”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异端批评”?难道批评的能力真地下降了吗?今天的文学批评所缺失的究竟是什么呢?文学批评真的“泡沫化”或者实际上“缺席”了吗? 无疑,文学批评有着自己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对于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还是对文学自身的审视和监督,它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作和存在。批评家也确实应该将其当作一种超越个人性的事业来看待。这既是对文学的态度问题,也是对文学批评的认识问题。因此,批评的重要性、价值和精神取向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面对我们时代的文学创作,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有序的文学批评,我们的批评有无自己独立的位置和理论品格?我们时代的文学批评最需要坚守的品性和底线是什么?或者说,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文学批评之为文学批评,其最重要、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我们的文学批评究竟应该张扬和维护什么样的文学?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似乎更偏重对文学批评的宏观意义考虑,强调文学批评的外部环境,批评的立场和文化生态,甚至不断地纠缠诸如文学批评的话语权、领导权这样宏大的话题。但我认为,文学批评的本质特征终究是属于一种艺术批评,所以,许多批评家多年以来没有追逐时尚,始终没有丢弃“美学的”“历史的”的方法,没有忘记文学批评的文化、美学目标,这在我们当下的文学、文化语境中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这一点,也恰恰是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化、文学多元发展中,日益膨胀的、粗糙低俗的写作和欣赏趣味的有力反拨。所以,在今天,在倡导真正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文学批评格局的前提下,我们最不应忽视的就是对文学批评的美学品格的重视和强调。 一般地讲,我们对文学创作的要求是,文学创作需要独特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特别是写作的个性化特点和原创性品格。实际上,文学批评何尝不是如此。当代的批评家,同样需要以自己真诚而出色的批评文本显示自己的深刻性和原创力。仔细想想,我们今天的批评最羸弱的地方就是美学风范的缺失,思想激情的萎靡,远离美学经验的判断与分析。许多批评,甚至至今还跟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念的策略之后,对文本进行着布满玄机的远离文学本性的解构、解读,抑或充斥像哲学、历史学论文一样艰深晦涩的大量社会文化分析表述,这也是导致批评失效、批评家角色不断贬值、批评缺乏深厚文化自由品格、批评合法性遭到质疑的重要原因。因此,真正的文学批评,同样是需要具有充分想象力、原创性的个性化表达,是有自己独立审美判断的美学表达,是批评主体的人格、精神、情感渗入批评对象的真知灼见。 所以,批评要从真实的生活面貌出发,凭借敏感的艺术判断力,去发现、理解作家作品的内在奥秘,写作出有力量、给人以愉悦、以美感的批评文字。而且,批评的文本必然是与作品相呼应的美学的文本,对文本的批评和阐释也一定是美学的阐释,它应该是审美感悟力和美学思辨的奇妙契合。批评家既要发现、发掘作品的美学形态,又要面对读者去阐释文本的价值和潜在意义,对作家和文学史负责。既要深入浅出,不做掉书袋式的理论图解和生硬绑定,更不要大而无当地旁征博引、闪烁其辞。也就是说,应该摈弃极端“学院化”的之乎者也式的所谓纯粹的学术论证;又要建立自己的批评话语风格,透过文学的、美学的修辞,显现个人的性情看法。这时,也许会出现一些与以往的批评惯性不和谐的声音,乃至审美的偏见和歧义,但只要是以现实的、历史的、美学原则为文学批评的伦理底线,充满文学批评写作的热情和激情,就无疑是以作品为载体的对世道人心进行的道德和心灵的复活。这样的批评,不仅要“回到问题、回到学理”,而且是对不断变幻的生活与存在的多元理解,正是在这种对文学世界的多元阐释的基础上,通过文学批评对我们时代丰富的文学现场进行直观的、感性的、美学的把握,才会使我们真的走进文学。说到底,文学批评不仅要有开阔的学理背景,深邃的思想厚度和学术水准,还要有纯粹个人的审美趣味,进一步说,在很大程度上文学批评更是一种心性的浸透。 当然,文学批评也要为文学史的书写做好基础的准备和扎实的积淀,来加速当代文学的“经典化”过程。但批评本身的现实活力,对优秀作家的发现和对作品的洞烛幽微,解读作家作品同时也自觉地解读自己心灵内部的细节,用心灵拥抱心灵,让精神敬畏精神,这同样是一个严谨而生动的寻美、审美的过程。我们渴望有理想、有才情、有情感体验和深厚艺术感觉的批评,在充满精神、思想力量的同时,文学批评首先应该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那样,是一篇动人心魄、引人入胜的美文。它既是与作家沟通、与文本沟通,也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也是与个人的生命体验沟通的精神“在场者”,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