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0)17-0053-06 人们重视研究社会思潮的影响,直接目的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和掌握当今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乃至行为方式的实际影响状况。第二,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进行性质判别和价值分析。第三,从方法论视角借鉴社会思潮影响特征的一些因素,以不断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四,通过研究社会思潮的内容、影响力、传输特点等,找寻和确定“引领”社会思潮的策略与方法。而要达到以上目的,都需要经历艰苦曲折的研究路径和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相对而言,从方法论角度研究如何借鉴社会思潮影响力构成的一些要素,并由此考量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可能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议题,因此本文选择这一目标进行解读。 这里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形态能够契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不断引发大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得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发展认知能力,而且可以在各种活动形态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产生对认知对象的高度体认。也就是说,吸引力的重要成分是引发注意和产生持久兴趣。从社会思潮影响人的思想行为的主要特征看,无疑值得我们解读其中存在的吸引力所在,进而厘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路径,明确增强吸引力的逻辑要求。 一、当代社会思潮发生影响的主要特征 当代社会思潮从表面看并不占据传媒主流,也缺乏传播主渠道,在受众方面也不见得十分广泛和大众,但从感觉上却给人有一种很潮流和时兴的印象,并且其影响的人群可能大都是未来的社会精英与中间阶层,这就使人不得不关注社会思潮的影响力问题。概要地看,当代社会思潮发生影响的主要特征有: 1.内容表现的现实性 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首要特征是其内容具有社会现实性,大多紧扣社会现实问题和人生的困难境遇问题,所以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和精神关注。据有关调查表明,近年来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依学生的关注程度按选率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大学生就业(77.3%)、教育问题(56.1%)、医疗改革(37.8%)、贫富差距(41.5%)、台湾问题(37.7%)。而大学生认为最先需要解决的三大社会问题是:贫富差距、腐败问题、失业问题。① 我们在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一方面,如今的大学生面对许多社会问题会有自己的看法,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许多现实境遇和复杂感受,这些感受中也包含着紧张、焦虑、烦心、惶恐等心理,这些心理需要得到一定的缓解。另一方面,大学生在高校这种特定环境中,接受的东西毕竟都是正面的和阳光的感召,在社会良知和正面教育的熏陶下,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是非感。这种教育后效与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相交杂,使得他们很容易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如腐败、社会不公等产生强烈的义愤,产生对不良社会现存的批判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思潮的有些内容契合了大学生的某些心理需求,与他们日常思考的问题具有一致性,或者在不同程度上解答了他们的疑惑,甚至表达出他们自己一时所表达不出的内心感受的话,他们就很容易接受这些思想观点。尤其是一些国外学者在特定环境中针砭时弊的言论,就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思想共鸣,并且使他们很容易将这些语义从那些特定的语境中迁移到今天中国的具体语境中任意解读各种现象。 在访谈中,学生常常表达出如下的看法:不少西方社会思潮或西方思想家的言论“更贴近普通人群,如人权观、平等意识、自由意识都比较符合青年学生喜欢彰显个性的特点,因此更容易被接受。”甚至有学生认为:“我觉得西方哲学、思想方面发展得比较完善,有一定的体系存在,首先他们能发现一些问题,其次能言之有物,所以让人信服,而且西方没有太多不能说的‘禁忌’,这打开了大学生的眼界,给了学生探求、思索和表达的机会,因此能吸引大学生。”由于西方一些社会思潮具有贴近社会现实问题的特征,从而不断满足了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超越和批判的心理需要;并且这些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少都是通过对类似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事由展开评价而进行的,它们跟学生越亲近,越生活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就越大,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这种亲近往往又是通过间接政治社会化的丰富样式表现出来的,从而直接对接着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心理感受,使大学生容易产生明显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接受。 2.观点表述方式的新颖性和生动性 社会思潮内容及其表现形态的新颖性,契合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新东西的敏感性,从而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谈及社会思潮影响的时候,常常会被思潮内容的新颖性所吸引,如:“西方社会思潮较为超前,甚至有悖于传统观点,使大学生感到新鲜,而大学生又常常喜欢寻求与众不同的事情,尝试新事物与新刺激,所以,西方社会思潮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又如:“因为大学生群体是最关心新事物的人群,也是乐于学习和模仿的人群,西方社会的高度发达,无论是文化、工业还是思想观念都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无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还是从青年的角度出发,年轻人遵从西方社会的思潮都是一种学习兼有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我们与国际接轨的表现与方式。”由于西方社会思潮的观点表现得奇特新颖,并且都有较明显的学术外衣包装,尽量避免说教腔调和训斥口吻,从而一方面激发出大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则规避了大学生对宣传口吻的不信任心理。 社会思潮观点表现方式富于变化和具有生动性,也符合青年学生喜欢动态活跃的心理需求。许多学生认为:“网络是我们现在获取外部知识的主要平台,而随着网络上新闻和消息的铺天盖地,许多思潮不需我们自己去发掘,只要浏览与观察,即会被吸收与采纳。可能有时看中国新闻会有些质疑,接触外媒后,引发了自己的共鸣,或者能更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有些大学生认为西方社会思潮也在做各种宣传,甚至是连篇累牍的宣扬,那么这会不会造成人们的感官疲劳?大学生也进行了分析,认为:“结合专业上来说,广告当中的一些观念是通过不断地呈现而达到在观众脑海中留下印象的效果的,尽管有的很令人讨厌,但还是达到了让人记住的目的。所以有些价值观念(宣扬)也有类似的现象,不论内容好坏,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与人们的感官接触,人们有时也就习惯性地适应了,并可能不知不觉地接受它。”也就是说,西方思想或价值观传播的路径和方式多种多样,它们不仅在内容表现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形式方面更是千奇百怪。值得指出的是,其中有一个重要特征不能忽视,就是这些思想或价值的宣扬者并不主要是政府机构和当局成员,大量的是一些学者、文化人、传媒人,甚至是对当局持批判态度的公共知识分子,这不仅使得公共知识分子这个称呼获得不断增殖的社会声誉,而且使得这些思想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社会的弱者呼号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同情。青年大学生思想敏锐,喜欢求新求异,心理上又常常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独立意识和抗逆倾向,因此比较容易接受这些西方思想家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