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09)17-0004-08 建国60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建国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教育(1949~1956年)、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教育(1956~1966年)、“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教育(1966~1978年)、拨乱反正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1978~1992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1992~2002年)、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教育(2002~2009年)等阶段。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虽然曾经出现过挫折甚至是重大失误,但总体上在不断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的时候,认真总结经验,对于今后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形成了以下八条经验: 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否自觉引导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基本经验。需要指出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与文化上多样性发展是并行不悖的。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对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和自由主义。 在建国初期,高校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取代封建的、买办的和帝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肃清其在高校的影响。各类高校增设马列主义课程,逐步改造其他课程。这一时期主要借鉴苏联经验,其中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照抄苏联模式和教条主义的现象。但同时也开展了学习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活动。比如,为了出版《毛泽东选集》,加强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中共中央成立了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1951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健全各级宣传机构和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在理论教育方面,要领导和推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包括爱国主义的宣传),领导和推广对于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批判。60年代,高校把学习毛泽东思想列为必修课,试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由于林彪和“四人帮”对毛泽东思想的肆意篡改,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过重大失误和挫折,这在“文革”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改革开放以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旗帜鲜明地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为指导,强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等。 此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时俱进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后,高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成果——邓小平理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邓小平理论成为高校一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2001年,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邓小平理论“三进”的成功经验,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编写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各高校都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并用以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指导新实践,通过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指导地位的能力,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二、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本,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实现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早在1950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蒋南翔就指出:“学校思想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青年学生要做到科学知识、进步思想和健全体魄的统一。”[1]即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左”的思想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曾以培养“红透专深”为目标,显得不切实际。在随后的“文革”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反潮流英雄”、“斗走资派的战士”、“反修防修的卫士”等,完全违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目标和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