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拓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联合各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成课题组,1993年进行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不同群体社会心态的调查和研究;1994年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调查和研究;在两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95年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问题和社会稳定的调查和对策研究。这三次调查研究,特别是第三次调查研究,各区有关领导、部门都非常重视,并给予有力的支持,取得了新的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这次调查,在指导思想上是既调查社会问题,又调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的经验(初步的、不完整的),为进行对策研究提供基础的材料;在方法上是根据各区特点,分别确定重点调查题目,各区密切与劳动、建设、政法、老龄委、街道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协作,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同时通过小型座谈和个别访问获取第一手资料,最后通过小型研讨,形成21份调查报告。其中比较突出、集中的社会问题主要有:外来流动人口问题、下岗待业人员问题、老年问题、动迁后的公建配套等四个问题。此外,嘉定区还调查了分配问题,长宁区调查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邀请市委、市府有关部门和市社科院、上海大学的专家学者,与课题组成员一起,举行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问题和社会稳定的研讨会。现将调查和研讨的几个主题问题综述如下: 一、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的概况和特征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老的社会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新的社会问题又接踵而来,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这次调查,不可能涉及所有社会问题。现仅对以下四个方面的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分析。 (一)外来流动人口问题。用浩浩荡荡的“民工潮”来形容外来人口向上海的涌动是毫不夸张的。目前,上海已有外来人口310万,有的区的外来人口已占本区常住人口的50%,少数市郊结合部的村镇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常住人口。调查表明,外来人口的主要源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它的直接动因是比较利益,它的实质是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据我们调查,来沪农民原从事农业生产年收入在700元以下的占63.6%,与城市二、三产业相比,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当农民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产生强烈的离农倾向就不可避免。农民的这种利益觉醒,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流动的自由,就使离农倾向变成现实,并且在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未根本解决以前,这种势头将会不断发展。因此,怎样正确对待“民工潮”,怎样将解决“民工潮”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密切地联系起来,将成为跨世纪的重大课题。对于“民工潮”不能消极的防御,而要积极的引导。因为庞大的外来人口,是上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缓解了上海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功不可没。当然,也增加了上海城市生活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上海的秩序和治安。为了尽量减少外来人口的负面效应,上海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已就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布了不少地方法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矛盾: 1.庞大数量的外来人口大军与相对薄弱的管理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存在使我们在外来人口管理的某些方面、某些环节上存有疏漏和失控现象。如外来人口中申领暂住证、务工证、独生子女证是本市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管理力量薄弱,领证率只有10%,以致漏洞不少。如违法经营、超生等情况时有发生。宝山区遣送站仅5名工作人员,1994年人均收容遣送达1293人次,管理力量严重不足。 2.无限膨胀的赚钱欲望与低下谋生手段之间的矛盾。外来人口中除了极少数人是为了到上海寻求事业上的发展显示自己的才能外,绝大多数人到上海的目的是发财致富。据我们调查,这一比例高达73%。但是他们之中半数以上都是文盲和半文盲,缺乏较高的择业手段和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当择业无着、生活陷于困境时,就有可能行为失控、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表明,出于这种原因犯罪的占外来人口犯罪总数的46.1%。目前,外来人员犯罪急剧增加,全市刑事案件中外来人员去年已上升到60%以上,成为城市犯罪的主体。他们作案频繁,手段残忍,甚至白天抢劫,严重威胁居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3.超负荷的劳动支出与相对偏低劳动报酬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造成他们心理失衡并逐渐积累为不满情绪,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外来人员从事的工种大多是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条件差、报酬低的重活、累活、脏活,但收入较低。据普陀区统计,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8小时的占85%以上,而月工资500元以下也占了85%;而且,与上海人同工不同酬。初来乍到还感满意,久而久之怨声渐起,劳资纠纷增多,怠工、罢工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下岗人员问题。下岗人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但仍接受本单位的补贴或救济,等待重新上岗或再就业的人员。这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期间特定的失业现象。1994年下半年,上海下岗人员除去已分流、安置以外,还有13万人,约占在岗职工人数的3%。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下岗人员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下岗人员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原因,这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高就业、低工资、低效益”的就业格局和由此带来的人浮于事的隐性失业。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革用工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以及部分企业的关、停、并、转等原因,富余人员就由隐性转为显性,出现了大量下岗待业人员这种目前特有的社会现象,成为关系上海社会稳定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下岗人员中当前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