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方法,是指从实践上、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则是指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以期达到思想转变和觉悟提高的目的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能否有效地实现被教育者的思想转变和觉悟提高,这是衡量教育者所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好坏的唯一标准。方法的好坏直接与效率的高低相联系,甚至成为成败的关键。因此,当我们确定了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则以后,必须配之以正确的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比喻的:“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只是瞎说一顿。”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挖掘出更多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有多少影响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渠道。就应当有多少教育他们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方法归纳为“十条”。现分别简述如下: (一)课堂教育法。即系统的课堂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 首先,要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培养和激励大学生对伟大祖国执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大学生明了中国是怎样根据历史的必然走上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其次,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观点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和现代发展,同时要有分析有比较地介绍当代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特别应当着重对那些在我国影响比较大的西方理论流派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系统的、专门的、深入的研究,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以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再次,要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政策和实际知识的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地科学分析我国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比较两种社会制度的优劣,尤其是国际风云变幻中的敏感问题,如苏东巨变等。另外,还要进行以人生观和成才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使大学生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理想和信念有正确的认识,并把对人生的价值、理想的认识与个人的成才同整个社会、同历史发展的趋势结合起来,同时,进行以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起以社会主义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合作和同志式关系为行为准则的观点,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品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课堂教育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因为科学化、系统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有一整套理论框架的支撑,离开系统的理论教育,零打碎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绝不可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实践也已证明,课堂教育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二)寓教于乐法。即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种丰富多彩的党、团、班级集体活动之中。 首先,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业余党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纲领,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也可以在学生中组织党章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党章,明确党的总纲和党员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党的组织制度等,同时重视对学生党员的进一步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团组织也应加强自身建设。目前,高校中学生团员在学生中的比例一般都高达90%以上,所以做好学生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多种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我们应该化大力气研究加强高校团组织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措施和方法,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团组织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的作用。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还英渗透到各种其他集体活动之中,如校、系、班、组以及社团等集体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知不觉地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 (三)社会实践法。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实施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这是八十年代刚刚兴起的新方法之一。 社会实践活动是连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受到在学校中受不到的教育。大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应该结合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理解和支持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助于密切与工农群众的关系,培养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积极性;还有助于巩固书本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加强能力培养,克服脱离实际,眼高手低的弱点。一句话,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四)榜样激励法。榜样,是指一定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具体化、形象化和人物化,榜样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体现着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格调,在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代表本时代、本社会和本阶级特征的人物典型为样板,对青少年进行理想、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即是榜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