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07)07-0086-06 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毋庸赘言。然而,通过何种途径、采取何种方式,以取得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依然是摆在理论界、教育界和社会实践部门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反观实践,在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障碍”性环节——理想信念内化——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握理论和实践两大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理想信念内化的理念创新、环境创新和实践创新。 一、理想信念内化要围绕人的最大需求,不断进行理念创新 理想信念内化是社会化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稳定的理想信念的过程,包括形成道德人格和道德信仰。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新人这一历史任务,理论界、教育界在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内化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总体而言,尚存在一些不能令人满意之处。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就是没有理想、没有纪律的表现”的那些“值得注意的现象”,[1](P111-112)依然在不断地困扰着我们。既然我们在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上目的明确、方向正确,为什么内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 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与青年学生的需要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膜”,理想信念教育的观念创新不足,最终导致欲“内”而不“化”现象的发生。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人的观念日益活跃,客观上形成了理想信念分化、多元的态势。理想信念分化、多元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个体利益需求为基础的价值判断出现了分化、多元化趋势,这一现象在青年学生身上表现尤甚。综观历史与现实,每个青年学生都有实现自我愿望、目的的动机,任何一个人都不想成为失败者,成功是任何一个人永远追求的目标,青年学生亦不例外。可以说,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既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外在表现,又是其内驱动力。尽管每个青年学生都需要通过社会化过程,才能使自身融于社会之中,最终获得价值肯定,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得出社会价值判断即等于青年学生个体价值需求的结论。恰恰是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忽略了人之为人的这一内在属性,导致理想信念内化难以贴近受教育者,使之无法与自我需求形成契合。这一现象应该成为我们反思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化活动、实施内化观念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理想信念内化的观念创新,是一种观念变化和适应。“彼”之观念变化,要求“我”之观念相应发生变化。既然理想信念与“成功”和自我实现紧密关联,那么,我们便找到了搞好理想信念教育的动力源泉和切入点。所谓“成功”或者自我实现,就是在某种冲动、愿望的支配下,通过实践活动取得最终成果。联系现实,由于人们社会活动方式、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这就决定了个体成功、自我实现的模式呈现多样化、衡量标准多元化,由此必然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多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和信念逐渐分化、多元态势的现实,要求我们在理想信念内化上,必须转变理念,承认客观,适应现实,把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和渴望,纳入到社会发展中来,既不能以“一律”化消弭“个性”化、差异化,更不能无视人们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将自己立于“强势”地位,垄断话语权。否则,便无法实现主导、主流价值观念与现实青年学生个体价值倾向和理想追求之间的有机统一。 现实启示我们,理想信念内化过程,与市场活动中的交换过程有某些近似的地方。“交换”活动能否顺利完成,首要因素是产品能否对应“买方”的需求。反之,无论“卖方”为“买方”提供多么优质的产品,“买方”都难以接受,因为二者之间缺乏需求契合。因此,理想信念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需求,才能获得植根生长的土壤。在契合的基础上,“交换”活动顺利完成的另一要素是双方地位的平等性,即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受教育者确立平等地位。只有在教育和受教育者双方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建立信任,实现有效沟通和交流。卢梭主张,教师要做青少年的伙伴和朋友,他甚至说:“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一个孩子,希望他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快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2](P30)信任是理想信念教育内化的重要前提。 在理想信念内化上实施观念创新,引入人生“成功”多样化的观念意义重大,它是赢得受教育者认可,将受教育者导入理想信念教育内化的话语体系的先导因素。简单地说,要使受教育者感到“你”是在帮助他,帮助他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样,而不是“你”所要求他成为的那样。否则,外化(由外而内的教化)便只能是“外”而不化,“内化”也只能是空谈。李开复先生认为,“多元成功才能是真正的成功”,作为成功人士,他亲身体验到成功的价值和快乐,感慨地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只承认少数几类成功者,那么,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不俗业绩却无法获得社会认可的人就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这个社会中有勇气从事那些寂寞、枯燥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这样的社会很难达到均衡发展的状态,也很难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走到世界的前列。”[3](P5)显然,一元成功模式下,不仅理想信念内化难以落到实处,而且也不利于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