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07)03—0065—04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它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1] 在不同时代和社会形态中,每个阶级和社会集团都有其特定的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新时期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全面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念所作出的重要论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培育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针对性,它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首先,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从历史跨度上看,他们处于新世纪的开端,处于历史和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从空间上看,他们生活在东方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而中国的发展正在对世界的进步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时空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将承担改革创新和建设中华、振兴中华的重任。所有这些,都无一例外地要求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却与当代大学生肩负的重任有较大的反差,突出表现在荣辱观上存在着道德失范与价值错位现象。正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所指出的:“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它内含着社会主义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规范。它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并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诚信、欺骗欺诈等不健康的社会道德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了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2] 为当代大学生明荣辨耻、尊荣贬耻、求荣避耻、扬荣抑耻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把“八荣八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现实着力点,这就抓住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矛盾,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次,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大丰富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的统一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构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基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这种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不仅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完全一致,而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道德支持。高等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教育为核心,必将极大地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思想和行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还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它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一是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倡导与禁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八荣”风尚,做当荣之事,努力塑造健全人格,提升道德境界,做到爱国、益群、尚义、奋进;另一方面要大力抵制和反对“八耻”行为,拒为辱之行,努力构筑拒贪反腐的心理防线,夯实抑耻防辱的精神堤坝,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扬荣”,才能“抑耻”,只有“抑耻”,才能更好地“扬荣”。古人云,“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历来重视并强调荣辱观的重要价值,对于这一民族优良传统,我们无疑应继承并发扬光大。二是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扬内因和外因协调一致的作用。荣辱观具有评价功能、教育功能和调节功能。这三种功能以人的道德感为中介,既彰显着社会评价的他律作用,又内含着自我评价的自律作用。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善于发挥他律的外因作用,又要启动自律的内因作用,使“内在的道德律令”同“外在的行为准则”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既营造“知理守法,诚实守信,是非分明”的道德环境,又调动学生明荣知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做到知行合一、重在践行。要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使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相协调,与公共利益相协调,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集体的事业当中去,热心参与校园公共事务,在维护公共利益中实现自身的价值。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抓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一契机,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启迪的思路和方法,就必将有所创新,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