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07)01-0006-06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对纷繁的教育内容加以整理、过滤、筛选、归类,以形成有机的结构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研究中,要充分考虑内容划分的交叉性、渗透性和相对性,把握各内容之间的相互交错和包含关系,注意内容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交互性和兼容性。本文试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类整合,构建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性内容三个部分组成的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 所谓基础性内容,是指社会的基本要求、做人的基本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最起码、最基本和最一般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中的基础部分,它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和恒久性的特点。基础性,是说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最基本层次,也是人的思想品德的最基本要求;广泛性,是说教育内容具有全面覆盖性和最大可接受性;恒久性,是说教育内容涉及人的一言一行、一生一世,使人受益终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主要包括以传统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为代表的内容系列。 (一)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先哲们和劳动人民对民族道德实践的总结和道德理想的提炼,涉及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个人、家庭、处世、治国等方方面面,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传统文化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内容,它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 传统美德教育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对受教育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施加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影响的活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的体现在志士仁人的至理名言中,有的集中反映在中华民族崇尚的气节观念里,有的在民族英雄身上闪闪发光,有的在劳动人民中间广泛传播。诸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奋进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铁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人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私襟怀,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和化身,是国魂和民族魂。这些道德规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体现着时代的精神,反映着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意愿和共同情怀,曾经激起过一代代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陶冶出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和民族精英。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有助于形成重礼仪、讲文明的道德风尚和良好社会风气,对激发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是围绕公民的权利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就领域来讲,公民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处于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社会公德教育,主要培养社会成员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在现阶段,社会公德教育要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教育要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开展乐业教育、勤业教育和敬业教育,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教育要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三)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神圣的热爱之情。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救国、强国是近代历史的主题。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注入新内容,提出时代新要求。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社会主义表明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1] (P3)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最精辟的概括,也指明了爱国主义的本质。江泽民指出:“在我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2] (P124)。因此,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