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仅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为学校德育创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学校德育要以追求和谐为价值目标,服务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追求和谐是德育的价值目标 自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以来,古今中外的先哲与伟人们都提出过“大同社会”和“理想国”的构想,把实现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目标作为人类的美好追求。在中国古代,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的“天人合一”,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为生,各得其养以成”,“和谐”、“中道”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境界。在西方国家,毕达哥拉斯提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莱布尼茨认为“宇宙是一个由数学和逻辑原则所统率谐和的整体”,但是,真正把“和谐社会”提到理论高度的是马克思,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倡社会和谐”的积极主张。(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3、272页)他认为,实现这一和谐的理想,则只能“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3、272页)当马克思主义者对西方社会进行严厉批判的时候,孔德的“重建秩序”、杜尔克姆的“社会团结”、柏森斯的“社会整合均衡”理论等都表达了对社会和谐状态的理想追求以及对社会失范的无秩序状态的反思,可这些理论无法改变西方社会制度结构,消除社会的根本矛盾,最终也难以达到真正的社会和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各民族之间存在经济与文化的差异,但和谐始终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主旋律。进入现代社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是世界各国中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典范。人类历史表明,世界、社会、民族之间存在差异,没有差异,就没有世界、社会、民族的存在;世界、社会、民族的存在又必须和谐,没有和谐,就没有世界、社会、民族的发展。事实上,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以来,呈现多元利益冲突与整合的复杂情境,社会差异、矛盾、冲突不仅会形成一种不受旧的制度所约束的新环境,而且它还将通过促进新的制度与机制的加速生成,进而在各种利益分化的相互协调中,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标志。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办学宗旨,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把德育价值目标定位在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是在目标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办学的性质,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1877年,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作了如下一个精辟的概括:“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42页)这里概括了社会主义两大目标,前者是生产力目标,后者是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要求,是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2004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这一新的发展思路,把人们关注的目光从过去片面追求物质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转移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其中,又以社会各利益主体、社会各阶层之间生存状态与发展的和谐起决定性作用。 所谓和谐社会,实质上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发展的和谐社会。其中,人的自身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产物。社会需要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和群体,学校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善于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与构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主题是一致的。因而,在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校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要围绕和谐价值目标,对学生深入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得到协调的发展,有效发挥德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二、建设和谐校园是德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建设好和谐校园,为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人才保证,进而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师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的要求。为此,学校德育的创新要以此为目标,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把和谐校园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